海陵雷霆出击激活27万“沉睡”债权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8月01日A05
日期:08-01
本报通讯员 冯国清
“真没想到,被拖欠了两年多的工资,今天竟能拿回来!”7月25日,在泰州市海陵区法院执行服务大厅,工人代表陈某接过执行款后,激动得眼眶泛红。这起始于2023年的欠薪案件,历经仲裁、诉讼、执行等诸多波折,一度陷入“公司人去楼空、账户空无一文”的绝境,最终在执行法官的抽丝剥茧、不懈努力下,成功锁定安徽某公司的到期债权,让工人们的“血汗钱”有了着落。
2023年初,泰州某管理公司因经营不善,陆续拖欠10余名工人工资总计约30万元。工人们多次讨要无果后,先后申请劳动仲裁、诉讼。尽管法院依法判决公司支付欠薪,但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名下银行账户仅剩零星余额,法定代表人也“失联”了。面对工人们的绝望,执行法官暗下决心:“只要有一线可能,就要把‘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2025年6月,案件出现转机。工人王某向法官提供线索,称安徽某公司还欠他们老板一笔钱。根据王某提供的证据材料,执行法官经过核查,发现泰州某管理公司对安徽某公司有一笔应收账款,但期限、履行情况等均不明确。面对这可能存在的债权,执行法官当即决定驱车奔赴安徽芜湖进行核查。
面对法官的突然到访,起初,财务负责人支支吾吾,含糊其词:“账是有,但具体数额得再核对……”考虑到对方可能有所顾虑,执行法官当场送达《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并耐心释明法律后果,详细讲解协助执行的义务以及拒绝履行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劝导对方配合执行工作,共同解决这起欠薪纠纷。经过长达6小时的核账与劝导,该公司最终承认尚欠泰州某管理公司27万元,并郑重承诺“1个月内一次性汇入法院指定账户”。
7月24日,27万元如期到账。考虑到部分工人急需用钱,执行法官迅速行动,立即开通“绿色通道”,48小时内将工资发放到了工人手中。
从“人去楼空”到“债权变现”,这27万元的到账,不仅是数字的跳跃,更是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