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讨回1.83万元工资,这一趟太值了!”海安市民张某谈及不久前的讨薪经历,对当地综治中心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临时受雇某建筑公司木工的他,因缺少出勤记录,被公司拒付劳动报酬,此前已辗转多个部门维权未果,最终来到海安市综治中心求助。中心窗口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协调常驻及轮驻的法院、人社、住建、工会等多部门联合会商,以工作量为计算标准,仅用一天时间,为张某讨回了拖欠已久的工资。
走进“一扇门”,纠纷“一站清”。今年以来,南通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市委重点工作,锚定“全国领先、全省示范”目标,全力打造群众诉服汇集地、多元解纷主渠道、综合治理共同体。目前,全市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群众诉求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7.2天,重复走访率下降了63%,综治中心成为群众“信得过、找得到、解得好”的暖心阵地。
建强多元解纷“终点站”
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7月28日,走进海安市综治中心,综合受理区、信访接待区、审前调处区、综合调解区等功能区布局清晰,社会工作部、信访局、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整建制入驻,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处团队入驻,公安局、人社局等12个部门常态入驻,通过一站式受理、平台分流交办、全流程跟踪督办,实现老百姓“只进一扇门、只要跑一地、事务一站清”。
“综治中心不是简单挂块牌子,而是要成为群众说事讲理的‘终点站’,真正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南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顾德华介绍道。今年该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政法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快马加鞭、紧抓实干,推动落实县级综治中心“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激活“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多元共治解纷效能。
目前,南通市8个县(市、区)、104个乡镇(街道)均已建立综治中心,实现100%实体化运行,构建起“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
县级综治中心功能全面配套;镇级综治中心彰显区域特色;村级综治中心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窗口,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贴心服务。特别是对处于前沿阵地的镇级综治中心,该市紧扣地域特点,实现“一镇一品”。启东市寅阳镇(海工园)打造劳资解纷联盟,圆陀角风景区打造旅居社区“潮汐式”智慧治理样本,吕四渔港打造“渔港枫桥·护千万渔家”解纷品牌;海安7个区镇综治中心与派出所一体运行,推行“联合出警”模式。派出所接到出警指令后,同步联系网格员、民调治保主任、分工干部到达现场,民警负责平息争端,村干部、网格员负责现场及后续的矛盾调处工作,防止矛盾激化、重复报警。
编织数据汇聚“一张网”
赋能闭环服务解民忧
“以前跑半年,如今一趟清!”在如皋市综治中心,冒先生通过“一窗受理”,仅用3天便拿到了被拖欠的工程款。
综治中心资源多、要素多、人员多,如何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马上办、高效办”?该市立足机制创新、平台重构和技术赋能,在市级层面统筹建成智能化综合平台,打造“1+4+N”立体化诉求服务矩阵,建立“受理、分流、调处、反馈、评价”五步闭环流程,实现民意诉求“一门进、一网办、一站结”。
南通市统一建设“1”个群众诉求“云平台”,推动县、镇、村、网格四级综治信息平台实战应用落地见效。该系统涵盖中心建设运行、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风险防控、综治网格管理“4”大类37项数据的采集标准,建成纵向贯通市、县、镇、村、格五级,横向对接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的一体化综治数据中台,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能力,目前数据总量突破331亿条。在7月23日至24日北京举行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上,南通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发的该平台成功入选,成为全国20个智慧治理创新案例之一,也是我省政法系统唯一入选的项目。
数据汇聚为民解忧“一张网”,统一建设的矛盾纠纷信息数据库还为应急处置赢得主动权。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算法,系统自动评估矛盾风险等级,生成预警提示信息。
前不久,受雇从事大葱种植的启东村民顾某,在上班途中突发死亡。经公安机关及医生现场确认,排除他杀及刑事案件可能。网格员第一时间汇报情况,汇龙镇综治中心立即将当事人信息及事件情况录入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向启东市综治中心报告,引发平台预警。启东市综治中心要求汇龙镇综治中心在法治框架下化解矛盾。经过两天耐心疏导与多方协商,促使事件双方最终达成共识,签订调解协议,一次性化解纷争。
打造平安建设“加油站”
画好共治共享“同心圆”
南通各级综治中心紧紧围绕“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基层平安联创”三大任务,建立综合协调、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工作报告、评价回访、应急处突、内部管理“七大督办工作机制”,创新实施任务交办单、进度催办单、整改通知单和预警提示函、提级办理函“三单两函”督办流程,规范“上报登记—分析研判—分流交办—处置反馈—评价回访—归档管理”六步工作法,落实领导接访、首问办结等闭环措施,借助平台“受理反馈+部门联动+动态督办”的规范路径实现高效处置,确保群众诉求“接得稳、解得了、解得好”。
以“综”为弦,以“治”为歌,南通市力求实效谋长远,唱响平安和谐主旋律。他们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统筹推进治安防控、法治建设、公共服务协同发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推行“综治中心+派出所+网格”联动机制,组建1268支群防群治队伍,常态开展“精网微格”“蓝盾护学”“亮灯巡逻”“邻里守望”等活动,为综治中心提供硬核支撑。
通州区金沙街道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流动探头”优势,将百余名快递员、外卖员纳入社区“微网格员”队伍,通过“随手拍”“随手帮”“随手带”行动,延伸治理触角,搭建信息直报平台,实现问题“发现—上报—处理—反馈”全链条提速,累计解决安全隐患、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1200余件。
“擦亮社会安全‘底色’,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成色’。”南通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学义说,“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就是要开门接待群众,热情服务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急,汇聚多元共治合力,把为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