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从检察业务数据切入贯通推进“三个管理”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31日A07

日期:07-31
字号:
版面:第A07版:法治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底,最高检提出“一取消三不再”,要求检察管理从简单的数据管理转向更加注重三个管理,对数据管理模式调整升级,数据价值进一步巩固。检察机关从业务数据着力,藉由数据提取、组合使用、对比分析等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有利于贯通推进“三个管理”,推动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

依托业务数据研判抓实“业务管理”。一是理性看待客观数据波动。区分不同业务数据性质,对于周期性数据开展阶段式分析,对于客观类数据强调观测型研判,善于运用不同分析方式正确研判业务态势。以两项监督采纳情况为例,开展监督和采纳反馈存在时间间隔,短期内升降变动符合司法规律,不能简单以数据高低判断问题态势,但若存在数据持续走低、反馈严重超期等情况则需加以警醒。二是加强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的分析研判,准确掌握动态、把握趋势、查找问题、研提对策,给检察权运行“加把锁”。如对刑事检察受理数量较多罪名、民事检察监督案件类型、行政检察行政管理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办案领域等分析,以针对性重点分析为业务管理提供更优参考。三是善于从数据变化中发现典型性、前瞻性、趋势性问题,深入研判数据背后的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工作,及时提醒预警,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实时督促整改。如通过对刑事案件类型变化态势,包括严重暴力犯罪占比,轻微犯罪后续治理等数据研判,为有效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合理调整司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强化业务数据监管抓实“案件管理”。一是开展办案流程管理。通过对案件受理、流转、办理、结案等环节的闭环管理,防止出现该办不办、超期办案、简案慢办、长期积案等问题,以程序管理保障依法履职。如通过非羁押案件六个半月未审结数、同期案件受理数和审结率双向变动情况、超过一年未结案件罪名占比等数据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程序滞后、反复等问题,推动司法资源合理配置。二是明确类案办理要求,汇总整合办案过程中多发性、类型化问题,适时就常见问题发布指引、细则,指导具体工作开展。如近期最高检结合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实践,出台办案指引以明确“严重损害”“严重损害风险”等考量因素,规定调查取证常见内容,为相关工作推进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导向。三是深化大数据法律监督。通过大数据筛查,突破个案审查、卷宗审查、人工审查局限,最大限度激发数据的叠加、倍增效应,实现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系统治理转变。

深化业务数据运用抓实“质量管理”。一是推进实质化办案流程监管。流程监控中引入业务数据参与,拓宽监控维度,深化结果应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监控体系。以行刑反向衔接工作为例,通过对审结不起诉人、行刑反向衔接案件清单数据碰撞,筛选未开展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案件;对于已移送反向衔接线索案件,则反查不起诉日期和线索移送日期间隔,判断是否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送,确保办案程序完整、流转及时、办理规范。二是延伸个案质量检查、评查效果。一方面,可以通过数据筛选、比对选定评查案件范围,例如对数据异常波动情况,适时抽取一定数量、比例案件开展评查,以风险数据锁定风险案件;另一方面,及时整合个案质量检查、评查结果,分析问题率、整改率、再犯率等数据情况,梳理特定案件类型、具体承办人员、流程节点典型问题,推进案件质量整体提升。三是做实司法责任追究。建立案件质量通报制度,定期针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或者问题较多的办案人员进行通报,采取纳入业务质效研判会商、组织反向检视会议、跨部门讲评会等形式,要求相关责任人员作出解释说明,并结合问题轻重程度建立分类分层分级的追责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