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苏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筑牢防溺水“安全网”,为暑期安全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 智绘平安云图
“发现支流交汇处存在巡逻盲区,马上增派无人机前往补位。”为进一步提升水域安全管理水平,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经开区派出所将数智警务融入水域安全防范体系,依托分局“数字派出所”的“数链感知”模块,构建3D立体电子防护地图,将辖区内河道、湖泊等风险点进行全景式三维建模,动态感知水域安全。
3D立体电子防护地图清楚地标记历年溺水警情易发点、急流暗涌区及易聚集戏水区,派出所依据标记有针对性地增加重点区域巡逻频次,安排经验丰富的警力驻守,及时劝离戏水群众。
此外,图上可以实时动态呈现巡逻警力、值守岗哨情况,便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实时、高效调配巡逻资源,编织好水域“防护网”。
针对夏季汛期可能出现水域暴涨的情况,派出所联合水利部门根据历年防汛数据标注防汛重点区域,在汛期对水域暴涨区域放置水利部门的红外预警感知设备,一旦有人靠近,便触发喊话功能,民警同步迅速组织力量前往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在科技助力下,今年以来该所巡逻警力先期处置效率提高了27%,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效率提高了23.5%,为水域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
社会联动 织密安全护网
不久前,“水域巡查队”队员、社区志愿者老张在巡查时发现临近阳山东路的一个废弃池塘因连日降雨积水成险,儿童如果在附近游玩,极易跌落水中,他立即把情况反映至派出所。
派出所与综合执法部门迅速联动,实地勘查池塘环境,检查池塘防护栏与救生设备的完整性,并设置警示标识,增加巡防力量。这场“应急赛跑”背后,正是经开区派出所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预防”的缩影——整合警方专业力与社会共治力,打造全域覆盖的安全防护网络。
为打破部门壁垒,激活社会共治,经开区派出所积极联合应急、水利等专业部门,广泛吸纳社会面志愿者力量,共同组建“水域巡查队”,7×24小时巡查河道、池塘,对警示标识、防护设施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水域安全防范网。
此外,派出所还发动“水域巡查队”队员发挥各自特长,开展“防溺水宣讲进社区”活动,将防溺水知识融入歌曲、小品等节目,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演出现场设置模拟救援演练区,由专业救援人员现场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救援工具,并指导群众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6月以来,“水域巡查队”通过联合巡逻,发现并整改水域安全隐患4处,劝离靠近危险水域玩水儿童3名,开展防溺水安全宣讲活动13场次。
“警校家”携手 共筑安全屏障
为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派出所构建“警校家”三位一体防护体系——整合警方专业力、学校组织力、家庭监护力,警、校、家三方协同发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堤坝”。
为推动学校与家庭结成“监护同盟”,派出所联合学校老师在班级群每日推送所里精心制作的安全防范小视频并进行互动问答。同时,鼓励学生化身“安全小卫士”,一旦发现警示标示或防护设施有损坏等隐患情况,立即报告给老师。民警再根据反映的情况进行整改。通过向家长发放《暑期安全承诺书》,落实学生监护人责任,并建立“家校警”联络群,及时发布防溺水安全知识,掌握学生亲水活动情况,畅通了警校家防范提醒的渠道。6月以来,已有8所学校加入“安全小卫士”计划,通过“家校警”联络群发布安全提示9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