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清江浦调援驿站暖“新”服务贴身贴心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30日A04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A04版:江苏司法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郑弋

本报通讯员 吴莹

“感谢调援驿站和援助律师!本来平台只答应给3万块钱了事,连医药费都不够……多亏你们帮助我依法维权,现在他们终于答应赔偿我18万多元,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近日,外卖骑手小张(化名)带着锦旗来到淮安市清江浦区司法局的“爱骑之家·调援驿站”,向驿站和律师表达了心中的谢意。

经了解,外卖骑手小张在送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因医保报销事宜与平台站点发生纠纷,站点出具一份《和解协议》,要求小张签字确认“自愿接受3万元人道补偿,放弃一切追偿权利”。

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小张因这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而暂时失去工作能力,同时也掏空了家庭积蓄。攥着5.6万元的医疗费用单,小张走进淮海商圈“爱骑之家·调援驿站”求助。

值班律师赵正会了解相关情况后,积极协助小张向交警部门调取《交通事故认定书》,并指导他通过“平台骑手微信群”找回历史接单截图、收入流水等电子证据,同时向平台发送《律师函》,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外卖骑手劳动关系认定典型案例”,警示其法律风险。

最终,劳动仲裁委及法院裁定,小张与平台存在劳动关系,认定为工伤并评定为九级伤残。法院一审判决平台赔偿小张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补助金等合计18.5万元。平台提起上诉后,清江浦区司法局继续协助小张应诉,二审维持原判。这起由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认定纠纷,在经历证据收集、立案起诉、劳动仲裁及两级法院审理等程序后,最终以当事人满意的笑容结尾。

今年以来,淮安市司法局与清江浦区司法局联合创新打造“爱骑之家·调援驿站”综合服务平台,并通过构建“三维一体”服务网络、打造“暖‘新’服务”品牌矩阵、完善“四阶闭环”调援机制等扎实举措,使之成为当地4000多名新业态劳动者寻求法律帮助的“第一站”。

——构建“三维一体”服务网络,打造法治护航“新标杆”。他们通过建立全域覆盖的线下阵地,根据新业态劳动者,特别是外卖骑手的聚集分布情况,在清江浦区主要商圈、大型社区等场所,因地制宜地建立淮海商圈调援驿站、长西社区调援驿站等11个“爱骑之家·调援驿站”,切实打通线下法律服务阵地“最后一公里”。清江浦区司法局内部整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资源,外部打通总工会等工作衔接,形成了多层级、多维度协作联动、资源共享的组织网络。同时建立云端互联的线上平台,“爱骑之家·调援驿站”骑手微信群覆盖在线骑手800余人,提供在线咨询、矛盾化解申请等多项服务,定期宣传“什么是人民调解”“驿站点位分布图”等服务内容和法律法规常识,方便骑手想得到、用得着。

——打造“暖‘新’服务”品牌矩阵,构建权益保障“同心圆”。清江浦区司法局积极构建“润‘新’普法”精准宣教体系,定制每月27日的“爱骑日”主题活动,集中宣传交通安全、劳动权益等骑手关切问题;与站点的站长及活跃骑手建立重点对接,发展其成为普法志愿者,开展常态化“微普法”;利用骑手微信群、驿站屏幕等定期推送普法知识、维权案例,打造“碎片化”学法场景。筑牢“护‘新’维权”法治防线,组织法律顾问轮班进驻驿站,提供全流程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法律援助资质预审,对可介入法律援助的矛盾纠纷和法律咨询,直报清江浦区法律援助中心。传递“暖‘新’关爱”的司法温度,在驿站配备微波炉、饮水机、冰箱、快充插座等设备,为骑手提供生活便利;将驿站借给无办公场地的外卖站点每日集中、开会,解决外卖站点办公难题;联合心理咨询工作室为骑手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化解矛盾对抗情绪、缓解职业压力;联合人社部门为骑手落实学历补贴政策,搭建学历提升与职业发展绿色通道。

——完善“四阶闭环”调援机制,跑出矛盾化解“加速度”。他们积极落实精准排查、分级响应、多元化解、司法确认“四个环节”,实现从风险预防到结果履行的闭环管理。组织律师进入外卖平台、快递物流等新业态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从源头推动企业自觉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高效联动提质效,联合清江浦区人民调解协会、律调江淮调解服务中心、普法联谊社等社会组织,构建“服务资源池”,细化矛盾纠纷受理、分级调处、法律援助衔接等流程,对矛盾纠纷申请“快受理、快调解、快办结”,切实降低矛盾发生或冲突升级风险。同时开辟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对复杂矛盾协调法院快速完成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彻底破解“调解-反悔-再调解”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