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殷芹 邓月
近年来,阜宁县法院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精准对接基层司法需求,充分发挥法院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全面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今年以来,驻阜宁法院调解工作室共接受委托先行调解案件2334件,先行调解成功率26.06%。
前端预防 源头治理筑牢“防火墙”
“法官,我在益林的一个工地打工,工钱一直没有付给我,和工头也没能协商到一块,我想要起诉他,但我不会写起诉状,怎么办?”
近日,李某来到阜宁综治中心大厅诉讼服务窗口咨询起诉相关事宜。李某是一名60多岁的农民,识字不多。阜宁法院派驻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向其提供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起诉状示范文本,并指导其对着表格一一勾选、填写,仅用不到十分钟,要素式诉状就填写成功。因李某按照要素式文本提交的起诉状案件的基本信息、争议焦点非常明确,在其同意调解后,该院派驻综治中心调解员立即联系被告张某进行调解。经过多轮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张某通过微信转账向李某支付了工钱,案件在当天顺利调解成功并履行完毕。
今年以来,阜宁法院积极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选配政治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干警组成诉服团队入驻县综治中心,将服务空间由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窗口办理向综治中心一体化办理延伸,实现民事立案登记、诉讼咨询指导、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以司法力量赋能基层治理,构建“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温暖的司法服务。
中端疏导 类案示范避免“多案生”
“真是太感谢了!现在物业公司和小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多了。”某小区65家住户因长期拒不缴纳物业费被物业公司诉至阜宁法院。该院收到起诉材料后,考虑到该65起案件系同一小区、虽涉及业主较多,但矛盾纠纷类型一致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经过研判,决定采取“示范诉讼+集中化解”的模式,对案件进行甄别和筛选,选取其中2起矛盾较为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立案受理后速裁快审。案件经审理后判决生效。
该示范案件生效后,驻阜宁法院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及时与另63家业主进行联系沟通,通过示范性判决引导当事人对诉讼达到合理预期,耐心地对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促成当事人参照规则以非诉方式化解纠纷。最终,业主与物业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该小区系列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近年来,该院不断完善院庭长办案机制,院庭长带头办理重大复杂敏感、新类型和在法律适用方面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件,发挥办案示范作用。并积极推广类案示范机制加强涉众型系列案件治理,用示范判决指导调解、化解同类型纠纷,以示范裁判推动同类型纠纷集中化解。
末端长治 实质解纷探索新举措
“申请执行还没立案,钱就拿到手了,本以为要费一番功夫,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难题,太感谢法院了!”
近日,在阜宁法院调解室中,许某拿到了53870元的欠款,连声感谢。许某与刘某因民间借贷纠纷诉至阜宁法院,经驻院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先行调解后,双方就还款事宜自愿达成协议,刘某偿还许某借款53870元。但在调解书生效后,刘某未能如约偿还借款,李某无奈只好到阜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院立案庭收到强制执行申请书后,将案件委托驻院调解室尝试通过执前督促,化解纠纷。调解员当即联系刘某,向其送达了《法律义务履行承诺书》,提示刘某及时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经过调解员的多次释法明理后,刘某向许某偿还了借款。
近年来,阜宁法院为深化执源治理,坚持将执行关口前移,积极推行执前督促机制,对有自动履行可能的但尚未履行的案件,以督促促进执行,对存在执行和解可能的案件,以和解促成案结,将“末端执行”转变为“前端化解”。今年以来,已督促履行完毕案件40件在执行立案前,实现进入执行立案数同比下降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