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同里快速处置队构建古镇消防新范式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29日A03
日期:07-29
本报通讯员 陈妍
本报记者 李多闻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拥有13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镇景区内木质结构房屋和文保建筑较多,明清古建筑占总建筑的70%,做好消防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座“特别”的微型消防站2020年建设成立。这座24小时实体化运作的景区微型消防站,驻扎着一支藏在古镇里的快速处置队。
火灾信号“预警员”
快速确认火情
为了第一时间发现古镇火灾警情,快速处置队内安装了智能烟感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系统,系统由预警平台和烟感报警器组成,可以24小时在线预警,一旦居民家中的烟感报警器被“触发”,预警平台就会立即发出警情提醒。
值班队员接到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火情报警后,第一时间拨打事发点位联系人电话,核实火情情况,并通知站内其他队员迅速赶往事发地点处置火情。目前,古镇区已安装智能烟感器3110个,密布在古镇各个点位,每个点位均配备对应联系人。
快速处置队队长邓军介绍,对应联系人一般为点位周边住宅居民或者店铺的负责人,快速处置队与古镇内居民、商铺建立了联络机制,如果烟感产生“误报”的情况,没有发生火情,联系人会及时反馈给快速处置队,提高工作效率。
古镇火灾“先锋军”
3分钟迅速到场
同里古镇呈现南北走向,面积93.03平方千米。为了达到救早、灭小和“三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的目标,古镇快速处置队设立在同里古镇的入口处,便于快速出动,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别看它不是消防车,关键时刻能顶半个队!”邓军指着队站门前的自动自行车和三轮车夸奖道。同里古镇道路多为青石小路,路不宽,小桥和巷子较多,传统消防车装备齐全,但车型较大,对通行道路有一定的要求,一旦驶入古镇,不是“卡”在半路,就是被小桥“拦路”,严重影响救援效率。
快速处置队的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恰好可以解决这一“救援痛点”。经过专业改装的电动自行车在车身两侧加装了高强度铝合金挂架,可一次性携带2具4公斤干粉灭火器、2枚灭火弹及逃生面罩、灭火毯等装备,而三轮车上则有消防手抬泵,两者都能够更快速、灵活地穿行在古镇中,从出警到抵达现场基本控制在2至3分钟内,可以最大限度让火灾不蔓延,极大减少了居民财产损失。
消防设施“安检员”
确保完整好用
同里古镇内房屋多为木质老式建筑,且相互毗邻,耐火等级低,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发生火烧连营的后果。为此,古镇内沿河每隔几十米就会配备一处沿河消防泵,便于取水,对古镇消防安全保驾护航,而每个消防水泵都有专属“安检员”,确保关键时刻完整好用。
邓军介绍,每天下午2点,队员们走过明清街,沿着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桥,每天队员们都会来为消防水泵进行“体检”,从1号沿河消防泵开始至55号沿河消防泵,对运行状态、管道密封性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应急时能够“打得赢”。
除了检查沿河消防泵,队员日常还要开展沿街店铺、重点古建筑的安全巡查,针对景区内店铺工作人员开展消防设施使用培训和消防宣传教育,确保每一处消防设施完整好用,每一位工作人员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切实用脚步丈量古镇,用实际行动守护古镇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