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弋 通讯员 惠敏)针对时下持续高温天气,淮安市淮阴区司法局通过强化法律供给、优化纠纷化解、协同共治服务等扎实举措,为劳动者筑起“清凉屏障”,织密“权益保护网”。
该局积极联合区人大、检察院等成立专项监督组,对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重点执法领域开展拉网式实地抽查,重点核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随机调取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交叉评查,梳理执法流程漏洞,现场反馈整改建议。组织执法人员对沿街门店、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开展“安全度夏”专项排查,重点检查经营场所用电用气安全、线路老化破损、灭火器有效期及消防通道畅通情况。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餐饮商户231家,发现线路私拉乱接、燃气报警器失效等隐患67处,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跟踪督办,实现隐患闭环管理。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对建筑工地、物流企业等开展高温作业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津贴发放、工时调整情况,向用人单位发放《高温劳动保护合规清单》,向劳动者赠送法律维权手册,切实增强普法的实效性和覆盖面。
他们组织司法所、律师、农技员等组成普法小分队,携带便携音响深入农田果园,利用午间避暑时段开展“10分钟微讲座”,宣讲《农药管理条例》,以“短平快”的方式传递法律常识和农业生产安全知识。针对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高温作业群体,重点宣传高温津贴、工时限制等条款,结合种植业中暑、农药中毒等工伤场景,解读《工伤保险条例》,指导劳动者留存医疗记录、工友证言等证据,确保工伤认定“有据可依”。在村委、合作社或小卖部设立“清凉法治角”,配备饮水机、常用药品、急救用品及劳动法、安全生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书籍,方便群众随时翻阅学习。
淮阴区司法局还积极依托“法律托管+农业产业链”服务,邀请专业律师为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合同审查和风险评估服务,重点排查土地流转、农资采购等环节的法律隐患。对涉及高温津贴、工伤赔偿等案件,区法律援助中心推动落实优先受理、快速办理,并对因高温作业引发劳动争议且经济困难的劳动者免予经济状况审查。他们还成立“夏耕调解专班”,聚焦秸秆禁烧、用水用电、相邻权等矛盾,针对土地边界争议、灌溉用水先后顺序及分配比例等纠纷,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社情民意日志”,动态更新高温纠纷数据库,排查矛盾隐患,化解群体性欠薪风险,切实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