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柔性执行破僵局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22日A06
日期:07-22
本报讯(通讯员 陈楠 刘明浩)“感谢法官这么热的天专程赶来,帮我们追回欠款!”近日,徐州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紧握执行法官的手,由衷感慨道。
2023年,徐州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黄山某科技有限公司因合同纠纷达成调解,但后者未按约定履行。申请执行后,双方曾临时达成还款意向,但欠款仍未到位。恢复执行后,执行法官发现,被执行人因异地执行存在懈怠心理,但企业经营并未停滞——这一发现成为破解执行僵局的突破口。
“不能让胜诉判决沦为‘白条’,也不能因强制执行断送企业生机。”带着这样的理念,执行法官驱车奔赴安徽歙县。抵达后,法官并未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而是深入厂区实地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受行业周期影响,面临短期资金压力,但核心业务仍正常运转,具备履行能力。
基于调查结果,法官迅速展开“靶向调解”。经过6个小时的多轮磋商,法官始终站在双方立场推演方案可行性。最终,一份兼顾“刚性保障”与“柔性空间”的和解协议达成:被执行人先行支付25万元,剩余款项分三期履行,2025年10月前全部结清;同时提供100万元货物担保,双方约定每吨价格,申请人可代为出售,法定代表人承担连带责任。这样的调解方案既给了被执行人喘息之机,又为申请方筑牢权益防线,实现双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