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炬照前路 以行作笔写春秋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15日A06
日期:07-15
陈仲尧
怀揣着对法律的信仰与对正义的追求,我踏上了沛县法院执行工作的征程。时光流转,那份热忱仍如初见时般灼热。在这片土地上,我始终努力将司法的温度,细细揉进每一件案件的褶皱里。
初到终本团队,面对堆积如山的陈年旧案,我埋头于卷宗与电脑之间,在日复一日的翻阅中熟悉业务。新打印油墨的气味混杂着旧卷宗特有的气息,成了我职业记忆中最初的印记。
第一次走进现场执行,清晨敲开门,一名中年男子睡眼惺忪地出现。确认身份后依法对他的房间进行搜查,抽屉里还存放着他开公司时获得的“税收贡献奖”“县级示范个人”等奖状。匆匆赶来的哥哥痛心地说,他本是全家人的骄傲,名牌大学毕业,却因生意担保失败负债累累,从此一蹶不振。我们耐心释法明理,引导他从最初的抗拒逃避,最终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分期履行债务。法律的威严不仅在于其强制力,更在于它为履行指明了清晰的路径。数月后,他主动来到接待室,告诉我们:“钱已经还完了,我现在是个诚信的人!”
执行工作也常遇挑战。在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态度蛮横,扬言“有本事就卖我房子”。面对公然阻碍执行的行为,法院果断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并对接刑庭就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文书、阻碍执行的行为移送刑事犯罪审查。次日,其家属便赶来法院沟通。在充分告知法律后果后,家属积极筹措资金,将执行款全额打入法院账户,并劝导被执行人认识错误,写下诚恳的具结悔过书。
曾在一份旧卷宗的边角,发现前辈手绘的法槌,旁边写着“要让每个老乡都信法”。走过各个乡野阡陌,才渐渐懂得这句话的真谛。在鹿楼镇某厂调解工伤纠纷,与当事人实地测量地磅的长度;在杨屯镇的煤矿宿舍,听矿工用煤灰在地上计算赔偿方案;在调解室见证当事人从激烈对抗到握手言和——这些浸透着汗水与智慧的瞬间,让我深切领悟到: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在于帮人民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作者系沛县法院法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