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多元解纷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强化信息汇聚支撑,持续推动市域治理智能高效,为平安镇江、法治镇江注入更多地方特色、时代元素。在中央、省、市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统一部署下,截至今年6月底,镇江市8个市、区全面完成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挂牌并实现实体化运行。
句容市率先建成“2厅6区11+N室”的综治中心标准化格局;京口区通过持续打造“学院派”“老弗士”“滨江自治理事会”等特色调解品牌,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经开区则整合多平台资源,构建集信息采集、指挥调度、数据分析、监督考核于一体的智慧治理体系。这种融合解纷资源集约化、调解力量特色化、数字赋能智能化的创新实践,通过重构基层治理机制,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能,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示范。
高标准谋划 系统推进加速度
坚持试点探路、示范引领,选取句容作为样板,推动各县对标看、对照学、主动试,把握治理趋势,融入发展全局。
实战运行更有保障。围绕固定名称、场所设置、经费保障、职责任务、制度规范等关键方面率先谋划、推动落实。超前谋划市级中心、县级中心机构建制及编制情况,完善管理体制、职能配置、机构名称、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配套事项。依照要求系统推进,依照“三定”规范履职,依照岗位落实责任,推动机构编制实体化。
层级定位更加清晰。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指挥大平台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挥联动体系,梳理含历史积累数据、实时在线汇聚、系统监测预警在内的信息数据,确保市级综治中心发挥“统筹”功能,做好分析研判、统筹调度、督促指导和提级处置等职责任务。着重将县区级综治中心建设为矛盾纠纷、治安风险的终结地,促进“多窗口并联”“多中心合一”,进一步强化业务规范、流程闭环、实战实用,6月底前均已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整合平安、法治、调解资源,做好辖区治安防范、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今年12月底将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工作机制突出实效。指导部分综治中心先行先试,快速制定19项管理制度、7个工作指引和3张业务流程图,确保每个矛盾纠纷依照“路线图”依法办理。目前,各县级综治中心结合现有规范,加快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工作报告、评价回访、内部管理”等工作机制,完善群众诉求登记、受理、办理的全流程工作链条。
集约化整合 实战应用加速度
在阵地、平台、人员、机制等方面融合创新,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纵向贯通的综治中心联动服务体系,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和社会治安风险“前哨站”。
做强物理整合。“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是综治中心的核心工作模式。县级综治中心全部实现诉讼服务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成建制或团队入驻。结合板块矛盾风险类型,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常驻、轮驻、随叫随驻,融合法庭、仲裁、公证、司法鉴定、心理咨询等力量“应进尽进,能进多进”。目前全市县级综治中心平均整合部门数量达17家以上。
做实调处功能。科学配备综合调解室及个人调解、行业领域调解、未保站等特色功能室,县镇中心累计进驻调解组织113家、调解员223名、律师工作室8家、行政争议调处中心15家。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的立体调解机制,加强“诉调”“警调”“检调”“访调”“专调”对接,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优势衔接互补的工作格局,带动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乘数效应”。
做优调解效果。及时探索、固化调处的典型经验和有益尝试,形成有推广价值的调解模式和机制,构建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调解品牌。丹徒区综治中心家事纠纷调解室牵头调解的《家禽饲养致损纠纷》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句容市积极尝试推进宁镇“两市一窗”矛盾调处工作站点建设;润州区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成功依托综治中心多元调处机制化解群体纠纷;高新区深化“12345”线下服务窗口、“五方七步议事法”“警网融合”前哨站等特色工作法。
信息化支持 智慧赋能加速度
加快建设综治中心信息平台,破解“信息壁垒”“数据鸿沟”,打硬仗、促融合、强支撑,打造镇江智慧赋能多元解纷的特色品牌。
一方面,在矛盾风险汇聚上做加法。建成全市综治信息平台,贯通“苏解纷”“微解纷”“阳光信访”“智慧网格”、12345热线以及重点行业部门数据,在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全面应用。今年以来,受理矛盾纠纷3.4万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64%。在全省率先将110非警务警情规范导入综治信息系统,处置非警务矛盾纠纷警情6717条,调处成功率达99.42%。
另一方面,在数据实战实用上做乘法。持续优化矛盾纠纷事件处置和风险研判两大功能,确保在手数据及时研判,待办工单顺畅流转。逐步加强数据网、热力图、信息比对等技术应用,建设重点风险智能管理平台,有效防范化解突出矛盾、重点风险,实现对矛盾纠纷个案的跟进督办、对矛盾纠纷形势的综合研判、对苗头性问题的预测预警、对重大矛盾风险的提前掌握。推进“一案一码”和“四级分色”预警管理及后续功能开发、使用。依托“镇心调”小程序,实现群众纠纷调处进度“即时查、掌上查”,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作者系镇江市委政法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