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信用修复创新模式获交通运输部推广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14日A03
日期:07-14
本报讯(通讯员 宁交宣)近日,南京交通“同城高效办+异地协同办”信用修复工作收录进交通运输信用监管典型案例(第五批),被交通运输部推广。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以建设信用交通为引领,从告知预警、宣传教育、线上预审、异地协同等多个维度创新信用修复服务举措,帮助企业缝合“信用缺口”,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推行“告知预警”机制,引导企业重塑信用。全面实施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提醒“双书同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并向企业送达信用修复提醒函,引导企业将信用修复纳入整改闭环。今年上半年,共计发放信用修复提醒函350余件。建立轻微失信预警机制,通过“事前预警”提前介入,加强行政许可信息风险提示,预防违法失信行为的发生;通过“事中预警”跟踪管理,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向当事人进行信用风险告知,防止失信等级升格。
建立“线上预审”机制,优化审核盖章流程。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双公示”数据回流,在企业正式申请前,主动开展线上“预审核”,通过在线核查企业罚款缴纳凭证、整改证明材料等关键信息,将审核环节前移。今年上半年,预审核信用修复信息320余条。审核通过后,企业无需再奔波盖章,可直接通过“我的南京”App一键获取带有电子签章的信用修复申请表,有效提升修复效率与便捷度。
探索“异地协同”机制,打破区域修复壁垒。针对跨区域经营企业信用修复“多地跑、盖章难”的痛点,牵头南京都市圈交通专委会8+2成员单位,建立《南京都市圈交通运输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服务异地协同办理工作机制》,通过建立联系网络、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为异地企业提供信用修复申请表盖章或罚款缴纳收据,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协同办”。
完善“宣传教育”机制,主动提供指导服务。举办信用修复专题培训,宣贯《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现场演示“信用中国”网站在线修复操作流程,为企业提供“手把手”信用修复“专题辅导”。建立信用修复咨询热线、信用修复群,“一对一”提供信用修复“线上指导”。深入物流园区、交通运输企业、超限检测站、综合执法服务窗口等现场,“面对面”开展信用修复“线下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