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278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内热气腾腾、朝气蓬勃。近年来,园区书写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精彩篇章——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九连冠”;累计实现税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3个“超万亿”。这些成绩彰显了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坚定和自信,是南京海关所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与园区在开放创新道路上的并肩前行。
科技赋能监管 通关更智慧
经常看到这一幕:无人机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上空平稳掠过,将心脏急救药品从综保区内仓库送至苏大附二院园区总院门诊楼顶楼停机坪;无人车按照预设路线平稳行驶5公里,精准将一批医疗试剂运送至综保区内物流仓库场站……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通过“无人智能物流海关智慧监管平台”,把科技融入日常,搭建起无人装备智能通关新场景,让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升,短途运输成本降低50%。
如今,业务窗口排队等候的画面早已是过去时。您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报关大厅,按照大厅内操作指引,只需在一台触屏显示器——“慧关通”智慧报关厅公共服务平台上轻点数下,报关咨询、原产证办理、证书打印等业务均可“一站式”解决,办理效率提升50%,企业业务踏上了“快车道”。
政策精准滴灌 服务更精细
近期,在集成电路产业园内,一场政策宣讲会正在举办,南京海关支持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16条33项举措吸引了近百家园区企业驻足聆听。“海关针对园区集成电路产业推出了‘减免税快审’、危化品‘白名单’、自查结果认可等组合套餐,仅‘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就可压缩我们账册盘库时间近54%,节省成本超40万元。”瑞萨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关务主管钱寒冰说。
在苏州工业园区另外一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内,国内首家生物医药产业海关“关心助企”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现场“问诊”服务。“即使赶不上现场的政策宣讲会,企业也能在线上获得海关实时答复。”信达生物制药公司负责人虞建英介绍道。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是园区的两张闪耀的名片。园区海关陆续推出的“双十条”等惠企“大礼包”,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装上“助推器”。
区域要素流动 协作更顺畅
走进“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只见一批汽车显示器玻璃正陆续进场。在完成理货、包装加固、转关报关、海关查验等流程后,它们将经过安检进入出港作业区,运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后直接装机起飞。
这是坐落在园区的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把航空安检、海关查验从上海搬至园区,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货物空运服务,节约企业物流时间12至24小时,降低地面物流成本30%。“这个项目立足于长三角的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高端制造业的出口,对于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这一类要走空运渠道的、对通关时效敏感性强的产业,实现了提速增效。”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关长曹勇新介绍道,“这个项目促进了生产要素在长三角范围内的高效流动。”
无独有偶,在园区率先试点并在江苏省内推广的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改革,以及被列入《海关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5年标志性项目清单》的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联合协同监管等措施纷纷落地,也有力推动了长三角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共同奏响区域协同发展“交响乐”。
据悉,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将以创新为笔,在园区这幅开放的画卷上绘就更多精彩篇章,持续为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