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砍掉重复检查,用数据代替人海战术,用联盟打破区域壁垒……近日,常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发布2025年上半年工作快报,为优化营商环境、守护民生权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2025年以来,支队坚定“为城市向上,贡献文化执法力量”为使命,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群众关切和民生热点,提升执法效能水平,全力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破“扰企难题” 从“反复查”到“精准查”
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努力做到“无事不扰”,今年年初,支队出台第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优化现场执法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一年内检查同一对象的同一事项的频次设置上限,每月制定检查计划并公示,切实压减重复或不必要的执法检查。意见实施后,现场检查频次压降近60%,减轻了企业负担。制定出台的“文旅市场监管减频增效专项行动方案”,被列入常州市年度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项目。
6月13日,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中心支公司收到了一份量身定制的提示函,这是支队针对该公司涉旅行为出现的新问题,向其发出的业内首份涉旅《风险提示函》,通报了该公司涉案人员违法行为,并郑重提醒保险公司严格规范旅游组织活动。
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的真实写照。支队将源头治理作为核心抓手,积极探索全闭环监管新路径,深入企业开展行政合规指导,推动企业强化合规经营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风险矛盾的产生。同时,秉持包容审慎原则,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办理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实现执法力度与温度的有机统一。
破“监管盲区” 科技与流程双管齐下
当下,各大社交平台每日发布的内容数不胜数,如何从中挖掘违法线索是一大难题。对此,支队通过智能巡查云平台,运用网络爬虫、AI图文识别等技术,对本地网络域名及地址进行地毯式巡检,启用旅游违法线索专项网络巡查,对抖音、小红书内涉旅内容动态跟踪,巡查数据7784余条。
这得益于集远程监督、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于一体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实现向数据要战斗力。针对Live House、音乐节、脱口秀等文化业态,支队不断完善视频远程实时监管方案,基于全市“一网统管”中台能力,优化自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系统”移动平台。
大型营业性演出瞬时聚集人流量大,安全管控、违规风险等压力扑面而来。针对上半年举行的新龙芒禾森林音乐节、林忆莲演唱会、第十届太湖湾音乐节、张杰演唱会等热门演出,支队从事前约谈、预防检查,到现场监管、舆情处置,实施全闭环服务与监管,已圆满保障大型演出活动10场次。针对近期爆火的“苏超”,特别是作为关注度极高的城市,支队加强对赛事涉旅投诉处理,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破“效能瓶颈” 抓住重点聚合力
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查场所安全生产200余家次、投诉处理专班化解矛盾纠纷近300起、收到群众致谢锦旗3面……支队重点打击旅游市场、版权市场、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职责,优化投诉处理流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今年以来,2起案件入选全省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执法案例,2起案件入选省重大案件,2份案卷入选省十佳案卷,1份案卷入选省优秀案卷,支队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重大案件办案单位。
为打破区域壁垒,畅通联动协作,支队积极参与2025年苏蒙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对口交流活动,全面支持和指导溧阳成功举办长三角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提升活动,成立长三角“一地六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联盟,常州2起案例入选“长三角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作指导案例”,并成功承办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师资能力提升培训班。此外,“常州文化执法”智能助手也是支队执法的重要辅助力量。其基于DeepSeek-R1模型自主开发,有效辅助执法人员开展公务写作、法律检索、案卷评查等工作。目前,“常州文化执法”智能助手入选了全国文化市场智慧执法试点工作。
下半年,常州市文化执法支队将进一步贯彻部、省、市关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1351”强队计划,聚焦执法规范化、监管智慧化、服务精细化,不断提升执法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为推进文旅市场稳定繁荣发展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