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中诠释基层治理智慧与温度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14日A02
日期:07-14
本报通讯员 平文杰 承莉雅
“我这手伤了没法干活,赔偿谈不拢,要是不给个说法,我都不知道以后日子怎么过。”6月30日,右手缠着绷带的外地务工人员王某走进无锡市新吴区梅里古镇综治中心时,满脸焦虑与无助。原来,今年3月,王某经劳务公司派遣至梅里古镇某企业施工时摔伤。因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劳务公司与用工企业就工伤赔偿责任互相推诿,医疗费垫付与伤残补偿争议金额高达15万元。多次协商无果后,王某抱着最后希望来到梅里古镇综治中心。这场涉及劳动关系认定与工伤赔付标准的复杂纠纷,在综治中心启动“快调快处”机制后,仅用半天便达成调解协议。千年古镇的飞檐下,新时代“枫桥经验”正书写着鲜活的治理故事。
立体调解:织就古镇和谐“防护网”
走进梅里古镇综治中心,“最多跑1地,服务0距离”的标语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传递出为民服务的坚定承诺。梅里古镇综治中心以“矛盾就地化解、服务精准到位、平安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通过构建立体化调解体系、锻造专业化服务队伍、创新精准化解纷模式,打造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样本。
大厅深处,梅里古镇综治中心联合梅村街道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的“商事调解室”独具特色,创新“商会+调解”新模式,将各行各业专业力量纳入商会调解员队伍,持续深化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小事不出商会、大事不出行业”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新路径。数据见证成效,自2022年以来,梅村街道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已累计成功调解企业商事纠纷87件,为区域和谐稳定注入蓬勃动力。
多元联动:奏响治理效能“进行曲”
针对辖区企业密集的特点,梅里古镇综治中心打出一套多元联动“组合拳”,建立“常驻+轮驻+随驻”工作机制,整合司法、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力量进驻,集中受理群众矛盾纠纷诉求,提供多元解纷服务。不仅如此,中心还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治理,与江溪街道达成深度合作,推动江溪法庭在中心设立巡回法庭,有效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自2025年3月建成投用以来,梅里古镇综治中心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起,调解平均用时较去年缩短40%,调处成功率高达100%。累计接待来访群众96批231人次,成功化解涉旅欠薪、消费纠纷等20余件,涉及金额85万元。工作人员凭借“懂古镇、通法律、善沟通”的专业素养,让游客与商户在纠纷化解中感受古镇温度,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数字赋能:弹奏治理跃升“变奏曲”
在梅里古镇,掏出手机,点开“伯渎善治”小程序,就能体验一把“指尖上的治理”。
梅里古镇综治中心积极推进“伯渎善治”小程序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着力以数字化手段实现矛盾纠纷线上流转与事件闭环处置,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确保首接人员全程跟踪服务,依托数字系统的记录与提醒功能,让问题从受理到解决的每一个环节都责任到人。平台对已办结案件开展动态回访,系统自动记录回访结果,对未彻底解决的问题进行智能预警、持续跟踪,切实做到事心双解。随着“伯渎善治”小程序的深度应用,梅里古镇正稳步攀登基层治理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新台阶,让数字技术成为撬动治理效能跃升的核心引擎。
从青瓦白墙间的“鸡毛蒜皮”,到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梅里古镇综治中心用创新实践诠释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青瓦白墙间跃动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