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王振:跑出审判“加速度”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11日A04
日期:07-11
本报通讯员 李金宝
2025年上半年,他共审结民事一审案件300件,审限内结案率100%,结案数位居全院第一。上半年审结的案件,无一上诉、上访和再审,同事都称他为“拼命三郎”,他就是被誉为“办案状元”的沭阳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员额法官王振。
别人休息他加班
为了早日结案,王振不仅要认真接待倾听当事人的诉求,耐心做好答疑解惑工作,还要调查、开庭、写判决。面对大量的案件,光靠上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王振利用休息时间加班,不仅时间相对集中,提高办案效率,还可以充电学习,冷静思考。
为了提高办案效率,王振还非常注意及时研究总结。如下乡发送文书,他事先将文书按区域划分好,最多时他带着21个文书下乡,一天走了8个乡镇,至晚上9点多钟,全部送达。
“由于群众法律意识增强,目前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如果没有像王振这样刻苦办案的法官,我们根本没法应对这样的增长速度。”沭阳县法院院长孙泳说。
铁汉柔情止纷争
2025年1月,王振受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原告是年近90岁的老太,因脑溢血瘫痪在床,5个子女在生活上不尽赡养义务,老人不得已诉至法院。审理中,他多次找5个子女调解都未能解决问题,后来连书记员跑得都烦了,说判后强制执行算了。但他想到,对老人的赡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赡养往往更为重要,如果简单地判决,法官是省事了,5个子女也会按法院判决给付赡养费,而老人精神上的赡养就落空了。为此,他不厌其烦地做其子女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法律、讲人情。为了照顾老人,他把开庭地点放在老人的住处,还特意为老人购买了营养品,老人非常感动。开庭时5个子女看到法官这样善待老人,都非常羞愧,主动表示愿意承担赡养义务。最后,他又考虑到老人身体有病,且子女都有工作,建议为老人找一个保姆,费用由子女们分摊,老人的晚年生活终于有了保障。
秉公办案效率高
王振在办理常某与陈某委托合同纠纷一案时,双方当事人争议激烈、剑拔弩张。这起复杂的合同纠纷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账目繁多,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拿到案件后,他仔细查阅了厚厚的卷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先后七次开庭审理,并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和质证,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类似案例。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他多次走访相关证人,实地调查取证。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理清了案件的脉络,依法作出了公正的判决。最终,双方当事人对判决结果心服口服,称赞王振是公正司法的“守护者”。
王振用坚守诠释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从事审判工作十多年来,他审结案件3000余件,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沭阳县委、县政府嘉奖;2023年荣立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