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陈新忠:医者仁心铸就“生命防线”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09日A07

日期:07-09
字号:
版面:第A07版:警 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通讯员 王清语

高墙之内,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生命守护者”:从军医到警医,二十载如一日,用专业与温情筑起监所医疗安全的铜墙铁壁。他,就是南通市通州区看守所医生陈新忠。十年“零病亡”卓越成绩背后,是他用“三道防线”织就的生命守护网,用医者仁心书写的平安答卷。

守护健康 “三道防线”筑屏障

“医疗安全无小事”,这是陈新忠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创新构建的“入所体检、日常巡诊、急救处置”三道防线,成为守护在押人员生命健康的坚实屏障。

严把“入所关”,源头阻断风险。 作为入所“守门人”,陈新忠创新建立“五查一评估”机制(查体温、血压、外伤、传染病、精神状况,综合评估健康风险),凭借部队锤炼的精湛医术和敏锐洞察,近四年精准筛查出高风险人员200余人。其中60余人因严重健康问题被依法拒收或变更强制措施。

狠抓“巡诊关”,洞察细微护平安。陈新忠坚持“一日三巡”,对重点病患建立“一人一档”。2021年1月,陈新忠巡诊发现在押人员瞿某血压异常飙升,虽瞿某本人无不适之感,陈新忠敏锐察觉风险,果断启动出所就医,后瞿某被确诊为凶险的主动脉夹层。

死守“急救关”,分秒必争创奇迹。陈新忠协助制定预案,配齐AED等急救设备,定期演练。2020年9月,陈新忠在巡查中察觉在押人员曹某状态异常,经快速心梗三项检测及心电图检测,高度怀疑是急性心梗,于是,陈新忠火速启动出所就医流程。医院造影证实其心脏前降支血管95%堵塞,因抢救及时,曹某最终康复出院。

勇挑重担 危难时刻显本色

遇到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传染病在押人员怎么办?兄弟单位收押体检遇到问题了怎么办?陈新忠总是那句:“让我来!”,关键时刻他总是能挺身而出,化解难题。

2024年5月,兄弟单位通州区拘留所在收押违法行为人吕某某时,吕某某自诉全身乏力,心慌,收押民警拿不定主意,电话联系陈新忠请教。他当即来到收押室对吕某某进行问诊,判断出吕某某可能患低血压,建议立即口服补钾药,并抽血送检,检查显示吕某某果然患有严重的低血钾症。在陈新忠的建议下,拘留所当即启动出所就医程序,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为吕某某办理了停止执行拘留手续,有效防止了一起患严重低钾病患被拘留人死亡事故的发生。

2024年底,肺结核活动期、伴肺空洞及咳血的罪犯周某需看守所收押执行,却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收!治疗和防护,我来负责!”陈新忠挺身而出。他精心制定所内治疗方案,每日穿着厚重防护服,冒着被飞沫传染的高风险,进入单独监室为周某输液、配药、调整营养膳食。当周某咳血突然加重,他连夜带其出所检查、调整方案。近两个月,陈新忠几乎“以所为家”,衣不解带地密切观察。最终,周某病情奇迹般好转,安全出所,同时,由于陈新忠对周某防护措施到位,看守所实现了监区“零感染”。

创新破局:高墙之内有温情

监所内就医难、外出就医风险高、看护压力大,一直是监管医疗的痛点。为了破解这道难题,陈新忠主动跑出去找资源,他多次奔走于通州区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之间,反复沟通协调,最终推动建立了“视频会诊”“专家上门”“定期讲座”“网上询诊”四位一体的医疗协作新机制,让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围墙,普惠在押人员。

今年年初,看守所收押涉嫌故意伤害的人格障碍患者邱某。入所后的邱某不服从管理、对管教恶语相向,医生开具的精神类药物,他也拒绝服用,治疗陷入僵局。陈新忠没有急着讲道理,而是每天巡诊时,在邱某的监室门口多停留一会儿,耐心施以心理疏导,逐步建立信任。慢慢地,信任的种子悄悄萌芽,邱某终于开始配合,尝试服药。然而好景不长,邱某病情出现反复,变得异常狂躁,再次拒药,甚至动手推搡管教,监室秩序大乱。

陈新忠没有气馁,他立刻联系了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的精神科专家,请他们上门会诊,专家会诊后调整了方案,但新开的药片邱某依然拒绝服用,把药藏在饭里、溶在水里的小动作都被他发现并抗拒。怎么办?陈新忠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找到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药物,适合邱某的病症。于是,每天开饭前,陈新忠都会到食堂,小心翼翼地将药液精准混入邱某那份饭菜的汤汁里,看着他吃完才放心。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邱某的情绪渐渐平稳下来,眼神也恢复了清明。出所前,邱某特意找到陈新忠,紧紧握着他的手,声音有些哽咽:“陈医生,要不是你,我可能就彻底毁了……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