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法院板桥人民法庭,名为“枫景桥”的特色司法品牌正在焕发蓬勃生机。近年来,板桥法庭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城乡交融、工农交织的区域实际,以法治“善为”促基层“善治”,创新打造特色法治“风景线”。五年来,该法庭先后获评“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优秀人民法庭”,相关创新成果获省、市委政法委推广。
从田间地头的定制调解,到千企汇聚的红太阳工作站,再到云端驰骋的网格元享融合法庭,板桥法庭用坚守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当全域网格与司法服务深度交融,“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法治”二字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公平正义。
多元善治“乡村景”
指导调解润乡风
永安社区路口砖墙高砌,老王手持铁锹拦在路中大喊:“这路在我家宅基地上,我要扩建房子加盖围挡没有错!”围观群众越聚越多,冲突一触即发。
板桥法庭法官接到网格员的紧急呼叫,立即商定纠纷化解方案。法官搬来移动投影仪,在村委会墙面投映相邻权纠纷庭审视频。烈日下,法官带着卷尺踏进泥地,对照宅基地证红线反复丈量边界,并核查房屋扩建手续。
“法官依法公正办案,我服!”老王抡起铁锹砸向砖墙,碎石飞溅中堵路三日的围墙轰然倒塌。
这场“泥土里的调解”入选全市政法网格员月度十佳案例,此后类似纠纷同比骤降76%,村头大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法官改编的普法快板,“宅基地上有红线,相邻通行不能欠!”
面对辖区内24个千差万别的社区,板桥法庭以绣花功夫织就治理网络:在古雄街道某小区,12名退休法官通过“银耀天平”党建联盟线上调解物业纠纷142件;在板桥街道板桥社区,闲置核酸小屋变身“法治驿站”,“法律明白人”张大爷戴着老花镜记录诉求,墙面的“解纷树洞”已贴满群众手写的纸条;在永安社区针对涉农纠纷,定制了“调解私房菜”,由社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老同志调解员等“特定群体”按单点菜,金牌调解员、退休老法官等“特定群体”接单做菜,参训率达到100%,永安社区连续五年保持“零诉讼”纪录。
暖企惠商“营商景”
红枫暖阳照千企
“三十几万的货款追不回,我的厂子就要断贷了!”板材销售商张某攥着一沓送货单在红太阳调解工作站求助。
驻点值班的人民调解员找到欠款人李某的新号码,并通过装饰城商户群确认李某在东莞打工情况,电话联系李某沟通化解心结,随后指导弘阳公司客服人员视频调解。前后三次视频对账后,帮助双方确认17张有效单据,引导张某出示微信下单记录补强12张无签名单据,寻找物流存根凭证确认8张代签单据,最终确认34.3万元的分期付款协议,在线生成司法确认书。张某盯着手机首期款项到账提醒感慨道:“我经营了十年的工厂有救了。”
在拥有3700商户的华东最大建材市场,法治暖流正重塑商业生态。晨曦中的调解站,法官助理在商户档案库中标注新企业法律风险点,弘阳公司客服人员正在接待前来咨询的商户;午后的工作站,弘阳客服组长对照“四定四分”工作法分流纠纷,小纠纷当场解决,大矛盾多方会诊,货款拖欠纠纷将标的额分为“三六九等”处理,建材质量争议由公益律师介入,租赁纠纷则由退休法官线上坐镇;傍晚的工作站,法庭邀请了南京市优秀调解员、退休法官担任导师,向客服、法务人员讲授建材交易中证据认定问题,并对当天的纠纷台账进行复盘。
“从前打官司耗半年,现在七天拿裁定!”瓷砖销售商老吴在商户群里的这句话引发刷屏。2024年,红太阳调解工作站诉前化解193件涉弘阳纠纷,涉弘阳案件诉前调解成功率同比跃升30.41%,涉弘阳诉讼案件量实现17.4%的逆势下降。
数字赋能“智慧景”
云网融合通末梢
“维权一年跑断腿,云上法庭两天解开了我的心结!”赵女士夜跑坠入无盖窨井致骶骨骨折后,辗转社区、市政部门均索赔无果。通过社区的融合法庭发起求助,法官48小时内完成三重攻坚:勘查测绘还原事故现场、类案推送系统匹配3起相似判例、在线调解明确井盖管理责任划分。
当社区人员在调解屏上签字确认6500元赔偿时,赵女士表示:“这冷冰冰的屏幕温暖了民心!”该案入选全市政法网格员“年度典型案例”后,也触发了全域窨井安全大排查。
从孙家社区破局3000户“幸福巴士”纠纷的网格巡回法庭1.0,到三山社区全流程线上解纷的网格云享融合法庭2.0,再到如今融入“及时雨”政务平台的3.0智慧中枢,板桥法庭依托信息化技术和基层网格治理平台,数字赋能融合法庭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能量,给群众带来便民利民新体验,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清晨8点,街道人大工作人员在“咨询管理”模块留言询问:“近期是否能够组织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活动?”法庭回复:“可以的,具体安排我们电话沟通”;午休时间,毕业大学生在“精品案例”库检索租房陷阱攻略;下午3点,各社区联络员在线参加联席会议,研判潜在纠纷,法庭派发风险预警提示。至此,网格法庭的三级跃迁,实现与辖区基层单位的无缝对接、实时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