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宁法院以“精研·系管”审管品牌建设为抓手,构建“精细+闭环+融合+协同”四维管理模式,深度开展数据会商,检视解决问题,做实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推动审判质效全面提升。
自2024年4月开展数据会商以来,阜宁法院审执结案件16170件。上诉率、审限内结案率、执行到位率等10项核心审判质效指标全部优于参考区间,全部同比优化。特别是直接体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感受的上诉率下降4.73个百分点、申诉申请再审率下降0.02个百分点、申请执行率下降14.28个百分点、执行到位率上升6.18个百分点,群众司法获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
精细管理:绘制数据画像,锻造司法硬内核
自开展数据会商以来,阜宁法院改变传统“大水漫灌”“千庭一面”的粗放管理方式。每月会商前,审管办将纷繁复杂的审判数据提炼整合,形成点、线、面贯通的审判运行态势数据库,为每个业务庭、每位法官精准“画像”。会商时聚焦重点指标与异常数据,通过同比环比多维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合议庭讨论、案件阅核、送达规范、“库网”检索、审限变更等关键节点开展动态督查。会商后根据“数据画像”量身定制“一人一策”“一庭一策”的《审管提示》,直指问题症结并附改进建议,实现精准“点穴”到位。
2024年7月会商时发现全院发改案件数明显下降,但民间借贷案件发改风险突出,当即向民事审判条线发出专项提示,相关业务庭迅速邀请上级法院就该类案件审判思路作专题指导。
“数据精准揪出了办案短板,上级指导非常‘解渴’,很多模糊认识一下子厘清了。”一名参加培训的资深法官表示。这种“数据找问题,培训补短板”的培养模式,使得法官司法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以来该院发改案件数同比减少37.5%。
闭环管理:聚焦数据会诊,靶向整改见成效
“每月会商就像一场精准的司法‘体检’,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病灶、开出良方。”该院民一庭庭长刘干形象道出闭环管理的成效。自2024年4月起,该院构建“数据预警-会商决策-督办整改-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会商前,通过指标“体检表”预警审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会商中,改变传统“汇报式”交流为“答疑式”解惑,集思广益“把脉开方”;会商后,由审管办以“闭环疗法”跟踪督办,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并及时反馈成效。
在2024年9月的数据会商中,法院发现刑事案件上诉率偏高,经集体研判发现三大成因:检法量刑规范认识分歧、认罪认罚释明不到位、留所不投监程序拖延。针对问题,该院立即启动公检法司联合会商,统一量刑尺度、强化释明工作、规范送监程序。2025年4月,刑庭闭环汇报显示,刑事上诉率同比降低了15.38%,服判息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融合管理:打破数据壁垒,激活队伍新动能
阜宁法院积极推动审判数据与政工、督查管理深度融合,打破数据孤岛。政工部门以审判数据为基础,贯通“评案”与“考人”,科学动态调整人案配比,有效激发队伍活力;督察部门通过异常数据发现工作漏洞,及时督查,限时整改,反向推动审管制度走深走实。
青年干警楚法官的“数字画像”呈现出办案数多、发改率低、审理周期短的突出特点。审管办特邀其在数据会商中作“类案、简案集中审”的提质提速办案经验介绍,政工部门在人员考核中自然推选其为“优秀”等次。2025年面对新收案件大幅增长的压力,该院通过审判数据融合运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正向激励,不断爬坡过坎,法官人均结案数同比提升32.05%,积案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协同管理:延伸数据治理,源头做实止纷争
数据会商不仅是发现问题的“诊疗器”,更是推进社会治理的“施工图”。针对物业、金融等领域纠纷高发的态势,该院全力支持综治中心建设,推动建立矛盾源头化解机制。
法官主动“走出去”,联合开展“送法进企业”“巡回审判进社区”等活动,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多亏法官们来社区普法,现在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矛盾少多了!”某社区网格员点赞道。2024年该院新收一审金融借款、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分别同比下降35.67%、38.53%,有效实现了“收案量下降、解纷质提升”的社会治理良性循环。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攻坚”,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阜宁法院以数字化思维重构审判管理范式,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转型。下一步,该院将继续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深化“精研·系管”品牌内涵,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