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海陵法院多元联动啃下20年“硬骨头”案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08日A02

日期:07-08
字号:
版面:第A02版:政法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张超)一起因拆迁补偿引发的纠纷,横跨近20年,牵涉行政、民事、执行和信访矛盾,法律关系盘根错节,成为困扰企业和政府的一块“硬骨头”。近日,泰州市海陵区法院与海陵区司法局紧密协作,依托海陵区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平台,创新运用“融合法庭”工作机制,成功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经司法确认,实质性化解了这起纠纷。

2006年,海陵区某街道办拆迁泰州某服装公司部分厂房,因政策调整,补偿款未能完全到位,纠纷由此产生。2024年,街道办因城建需要,计划拆除该公司剩余房屋。与此同时,关联企业泰州某洗涤公司还深陷一起始于2015年的投资款返还执行积案。多重压力下,两企业将拆迁补偿与投资款执行问题“捆绑”,以行政诉讼形式要求街道办支付高额补偿款,矛盾一触即发。

面对这起时间跨度长、矛盾积累深、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海陵法院与司法局立足职能,摒弃就案办案的简单思维,通过多方联动、多类纠纷统筹、多措并举,实现了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海陵法院、司法局主动牵头,联动相关职能部门,深挖历史政策依据,厘清责任边界,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针对重大法律疑难问题,主动对接集中管辖法院、上级法院寻求专业指导,确保调解方案合法可行。

秉持多起纠纷“一揽子”化解思路,承办法官打破单一纠纷处理局限,将行政补偿争议、民事债务纠纷、长期未结执行案件以及信访诉求视为整体,精心制定统筹方案,平衡各方合法权益,避免程序空转和衍生诉讼,实现法律、社会、政治效果的统一。

调解过程中,法官和调解员多次深入拆迁地块现场勘察,借助街道“融合法庭”平台,与各方“零距离”沟通,掌握核心诉求与历史症结,并提示诉讼风险、引导理性维权。依托区综治中心资源整合优势,法院速裁团队与司法局毗邻办公、高效协同,最终实现了从风险评估、调解到协议签订及司法确认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据介绍,此次积案的成功化解,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优化了营商环境,保障了城建项目顺利推进,也为妥善解决同类历史遗留的“骨头案”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基层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创新智慧和责任担当,为完善多元化解纷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海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