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被盗纠纷3天内高效解决,跨部门复杂矛盾一揽子化解,渗水隐患在“数据天眼”下无所遁形……这些基层治理的“破题”案例,多源自无锡新吴区江溪街道综治中心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江溪街道紧扣上级决策部署,以“合能、合力、合智”三融一体为核心引擎,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平安建设的赛道上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为辖区居民织牢安全稳定的“防护网”。
资源“合能”
群众难题“一站式”清零
走进江溪街道综治中心大厅,开放式的服务窗口如同一座“解忧便利店”,将综治、矛调、信访等服务功能整合陈列。四个常驻窗口提供基础服务,随驻、轮驻窗口根据社会热点“上新”,确保群众需求“应需尽供”。在这里,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今年以来,江溪街道综治中心共受理群众法律咨询468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共101起,调处成功率高达100%。
以某小区电动自行车被盗赔偿纠纷为例,业主因物业监控设备老旧、巡逻不足提出赔偿诉求后,因物业责任推诿陷入僵局。综治中心“前台受理、后台联办”机制迅速启动,专职调解员化身“矛盾诊断师”,社区民警变身“线索追踪员”,律师成为“法律参谋官”,三方协作通过调取监控、核查合同,精准划定责任,仅用3天就促成赔偿协议,让业主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条线“合力”
复杂矛盾“组团式”攻坚
针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矛盾,综治中心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5个成员单位,汇集11个条线力量,以综治中心为矛盾纠纷分派中枢职责,打破部门壁垒,引导多部门合作聚焦突出矛盾问题。同时,综治中心深挖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司法力量,发挥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力量,汲取新吴“泰伯德治”文化精髓等矛调理念,建立“伯渎善治”“民和调解”“桑梅书记工作室”等10余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建立“组团式治理”机制,构建了“一盘棋”的调解网络构架。
今年2月,江溪街道某小区露台失火,施工方失联、中介推责,业主维权举步维艰。江溪街道综治中心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指派律师调查施工合同、法官以案释法,同时协调消防部门出具事故报告,不仅促成业主与物业公司和解,更推动社区建立起露台堆物清理长效机制,实现“解决一案、规范一片”的治理效果。在辖区内一起小区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中,综治中心秉持“法理情”三重奏,组建公安、司法、物管“流动调解队”现场协调,形成合力,既用法理让中介公司履行义务,又用情理劝业主放下执念,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圆满结局。
功能“合智”
科技助力“未雨绸缪”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综治中心为基层治理装上“智慧大脑”。依托综合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将视频监控、网格巡查、12345热线等海量数据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起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的智慧治理体系。今年以来,网格巡查累计上报事件3537件,全部按时办结;综治中心高效处理12345政务热线工单5805件。
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长江北路大润发超市广场地面出现渗水现象,行人及车辆通行易打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热线通过智慧平台案件分流派送后,综治中心第一时间受理诉求,协调属地景渎社区与大润发物业对接,安排专业的维修人员赶赴现场查看情况,推动诉求解决。查明渗水原因后,综治中心立即督促大润发物业对漏水点进行开挖检修,同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对市民出行造成影响。为消除其他渗漏隐患,景渎社区专职网格员、大润发物业将持续观察情况,在确保彻底修复后尽快回填并恢复路面原状,保障车辆、行人通行安全。
群众诉求无小事。江溪街道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枢大脑”,通过“合能、合力、合智”三融一体的创新实践,彰显出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与务实作风。未来,江溪街道综治中心将持续深化规范化建设,以更智能、更高效、更温暖的治理模式,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的公共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