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映将军里 法润乡间路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04日A08
日期:07-04
(上接A版)
针对涉洋北西瓜、陈集葡萄、罗圩香茄、埠子蚕桑等特色产业纠纷多发态势,法庭与陈集葡萄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签订法治共建协议,开设“时令法庭”,走进瓜田、大棚开展法律培训15场,指导签订规范合同28份,就地化解土地流转、农产品购销纠纷173起。
同时,法庭还积极服务保障辖区“百亿项目建设、千亿产业培育”,打造千里运河第一港。辖区内企业众多、类型化聚集,定期走访特色企业、当好企业的“法律参谋”成为法庭干警日常的工作。法庭与园区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在龙河机电产业园、埠子食品产业园等园区设立司法服务站,严格落实“一法官一网格”和法官电话公示制度,定期开展主题法治宣讲,及时回应企业法律难题。累计编印发放涉企纠纷典型案例、劳动合同签订指引等资料500余册,为企业应对复杂经营环境提供实操指引。
凝聚解纷合力
描绘基层治理“枫”景
“法庭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咱们村土地资源整合终于能顺利推进了。”村干部老徐来法庭递交撤诉申请书时一脸欣喜。
事情要从十年前说起,村民黄某占用村里荒沟被取土后形成的水塘养鱼,现在村里进行土地资源整合,将荒地、荒滩、荒沟整合后对外流转。但黄某认为其行为是“拾荒地”,且担心天气炎热,打捞造成鱼死亡,损害其利益,拒不返还该水塘,村委会为维护集体利益提起诉讼,要求黄某一个月内返还水塘。
针对这一情况,龙河法庭启动了联动化解机制,由辖区派出所委派特邀调解员和法官一起,兵分三路开展调解工作。考虑到黄某年龄较大,法官指导“威望高、明乡情”的调解员和村里老书记一起做双方工作。同时,法庭协调派出所安排熟悉情况的民警和特邀调解员重点做黄某儿子的工作,阐明利弊,再由黄某儿子帮忙劝说黄某。
为解决黄某的后顾之忧,法官带着两位调解员一起到鱼塘现场勘察,并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提出清空鱼塘的多种可行性方案供黄某选择,并把黄某的担忧传达给村干部,协调村集体提供必要的、合理的便利,如电力、人力等,帮助黄某清空鱼塘,尽量降低黄某的损失。
最终,黄某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属于占用集体土地资源,按期将鱼塘清空并返还给了村集体,村里的土地整合得以顺利推进。
为靠前解决矛盾纠纷,龙河法庭依托“法庭+综治中心+网格”一站式服务平台,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等建立多方联动调解机制,签订共建共治协议12份,设立20个镇村融合法庭;推行“1名法官+1个乡镇”包联责任制,法官常态化下沉挂钩乡镇,指导与协助矛盾纠纷化解,形成社会治理全覆盖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