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童+”实践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04日A02
日期:07-04
(上接1版)
童眼看法治:情境浸润中的法治认知
在南通市小白象法治体验馆,学生们通过VR设备沉浸式体验交互式法治教育,3D体验、数字展厅、虚拟人脸变形、虚拟动画……法治教育与科技元素相结合,让学生们爱上“潮”学法。
近年来,南通市因地制宜组织少年儿童观看不同主题的法治书画作品展,弘扬法律的理性与正义,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逐步了解法律知识。打造19个校内法治文化阵地、18个青少年法治教育现场实践点,将宪法公园、张謇法治文化记忆轴等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法治情境课堂,少年儿童在边走边看边体验中加深法治印记。
“观看《第二十条》后,我明白了正当防卫的法律意义。”启东折桂中学学生李昊在观后感中写道,这种“观影学法+情境浸润”模式,让抽象法条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指南”。歌舞《携长风予你》、诗朗诵《法治之光 护未成长》等法治文艺节目轮番上演,为少年儿童提供可看可观可感的法治文化大餐。
童趣绎法治:艺术创作中的法治表达
在“法治护航·健康成长”“同住长江尾·法护长江美”等全市青少年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法护乡村》《法典相伴》等书画作品格外醒目,这是孩子们对法治的生动表达。
墨香书法、彩笔绘法、非遗制法……南通市针对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们用艺术方式多元演绎法治。“法治+书画”“法治+非遗”等融合教育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们在板鹞风筝上绘制法治格言,用剪纸艺术展现法治精神,将法治元素植入蓝印花布设计,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练习中习得传统文化和法律知识。在“圆陀角法治文化带”“合作十里普法园”等地,常年开设“法治写生课”,孩子们创作的法治主题漆扇、香囊等手工艺品成为传播法治文化的“流动名片”。近千件法治书画作品在社区巡展,形成了“孩子创作、家庭参与、社会传播”的普法新生态。
童心悟法治:实践体验中的法治成长
随着法槌敲响,崇川区朝晖小学“模拟法庭”拉开帷幕,“小法官”和“小律师”走上台前,通过案例实操来体悟法治。
近年来,南通市积极构建“法治副校长+”育人机制,围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法典等主题,开展“模拟法庭”情境体验活动500余场次,指导少年儿童通过研读剧本、查阅资料、角色扮演等形式,沉浸式体验法治。与此同时,全市1774名法官、检察官、警官组成的法治副校长团队,带着《青春正步走》法治教育片、《法治教育读本》等走进大中小学校园,《护航青春,不向校园欺凌低头》视频课被评为青少年法治公开课的省级示范课。法治副校长精英团队编写完成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法治教育读本》16册,成为全市中小学生的学法指南。
更具特色的是“法治实践积分制”,学生们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法治研学积累积分,可兑换法治书籍或社会实践机会。在“周末法治课堂”“法治夏令营”上,孩子们自编自演《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小学生与民法典》等小短剧。暑期,30余万中小学生走进“尚法少年营”,在法治教育基地担任“小小讲解员”,在红色展馆参与法治知识闯关,零距离感受法治的权威和温度。
当法治教育变成少年儿童愿意参与、乐于分享的生活体验,法治信仰才能真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行走在南通的大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长廊与读书角相映成趣,法治主题社团与艺术节交织生辉,一幅“法育桃李、德润少年”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