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八朵金花”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03日A01

日期:07-03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吴,我家楼上又漏水了。”“吴姐,老张和小李又为停车位吵起来了!”……7月1日一大早,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儒林村会计吴玉兰的微信提示音响个不停。她说,作为女子调解队的骨干队员,自己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节奏。

吴玉兰口中的“女子调解队”成立于2021年,8名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镇村女干部。“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知根知底。”队员储华珍表示,她们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和亲和力,将调解触角延伸到村居每个角落。从婆媳矛盾到征地纠纷,从物业投诉到交通事故赔偿,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

去年夏天,安置小区两户居民因防盗门的开启方向闹得不可开交。双方从争吵发展到动手,甚至多次到信访部门投诉。“一扇门关了三年邻里情。”吴玉兰回忆说,她前后十多次上门,宣讲民法典关于相邻权的规定,同时打好“远亲不如近邻”的感情牌,最终促成双方各退一步,重归于好。

在长期的调解实践中,她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步工作法”——耐心倾听找症结、换位思考明事理、依法依规讲政策、以情动人化心结、定期回访固成效。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调解模式,她们还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有的在“法润民生”微信群里24小时在线答疑;有的在田间地头开设“板凳调解会”;还有的通过整理调解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调解不能就事论事,关键要让群众知法懂法。”作为女子调解队的队长,儒林镇政法和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司法所所长王艳告诉记者,司法所经常举办法律培训,不仅让队员们对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熟稔于心,更能将艰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在调解医疗纠纷时,她们邀请卫生院的医生一起分析病历;处理交通事故赔偿,她们联系交警部门帮助厘清责任。

普法的深度决定着百姓依法办事的高度。据王艳介绍,女子调解队的队员们通过电话问访、上门走访、定期回访等方式,实施“普法+”工作法,将调解与法治宣传相结合。她们的足迹走遍辖区7个村(社区),成为矛盾纠纷的“灭火器”、法律知识的“传播者”、法治理念的“播种机”。

“以前遇事总爱去找干部评理,现在我们都习惯了先翻翻民法典。”村民老周说,去年他家新建院墙,邻居以影响采光为由阻拦。想到女子调解队平常宣传的“相邻权”知识,老周主动查阅了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二百九十三条关于相邻建筑物通风、采光、日照的相关规定,最后决定把围墙高度降低30厘米,纠纷还没闹大就得以化解。

作为基层法治建设“儒林实践”的重要载体,女子调解队四年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6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3%。她们用“绣花针”穿起治理“千条线”,织就基层治理“平安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