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仪征“田间警务”守护丰收路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02日A05

日期:07-02
字号:
版面:第A05版:江苏警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姚瑶

本报通讯员 蒋春晓

麦浪翻涌,机声轰鸣,又是一年夏收时。在仪征广袤的田野上,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勾勒出丰收的盛景。而比麦浪更动人的,是仪征公安穿梭在田间地头的身影。

近年来,仪征市公安局以百姓需求为“风向标”,以田埂为“办公桌”,持续深耕“田间警务”,在保农、护农、利农上下足功夫、做实文章,让平安成为乡村振兴最温暖的底色。

巡逻防控织密网,平安警灯照田畴

“老王,收割机停放在这可不行,贵重物品别留在车上!”6月初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月塘派出所民警就带着“田园巡防队”穿行在高低错落的田垄间。他们踩着沾着露水的泥土,仔细检查每一台停放在田间的农机设备,发现问题便立刻向农户叮嘱安全事项。老王挠挠头笑道:“差点忘了,多亏你们提醒!”

为确保夏收生产平稳有序,仪征市公安局启动“护农保耕”专项行动,构建起“空中无人机巡航+地面警车巡逻+田间步巡守护”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在月塘、大仪、马集等农业大镇,派出所与交警中队联合组建了“田间巡逻队”,他们采取“错时巡逻+重点蹲守”模式,他们的身影在农机库房、农资仓库、灌溉泵站等重点区域徘徊。行动开展以来,他们累计张贴反光标识5000余张,排查整改安全隐患60余处。同时,依托公安“大模型”实战视频监控系统,对偏远农田、仓储库房等区域进行“云端巡查”,实现“人防+技防”无缝衔接,让违法犯罪无所遁形。

多元共治化纠纷,田间调解暖人心

“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为这点小事闹僵了划不来!”不久前,肖山村民李某和邻居因为灌溉用水的先后顺序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双方情绪激动,眼看就要动手。社区民警接到消息后,立即联合乡村调解员火速赶到现场。

民警和调解员先分开双方,等双方情绪稍稍平复后,才开始耐心讲道理、摆事实。“现在正是用水紧张的时候,大家都着急,但咱们得互相体谅不是?”调解员语重心长地说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说,双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握手言和。李某不好意思地说:“是我太冲动了,以后咱们还是好邻居。”

为及时化解农忙时节易发的土地边界、灌溉用水、收割费用等矛盾纠纷,仪征公安充分发挥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创新性地将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民警们常常头顶烈日,坐在田埂上,与当事人促膝长谈,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联合司法所、村(居)委会、乡村理事会等力量,组建“1+N”多元调解团队,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确保“小事现场调、大事联合调、难事提级调”,真正实现“矛盾不出村、问题不过夜”。

暖心服务零距离,便民举措惠农家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办好驾驶证年检,真是太方便了!”新集镇光明村种粮大户张大爷从“流动车管所”民警手中接过崭新的驾驶证,脸上笑开了花。夏收时节,农户们忙着抢收抢种,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办理各类业务。仪征公安想群众之所想,开通“田间警务绿色通道”,将服务窗口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背包警务队”背着沉甸甸的移动办公设备,行走在乡间小道上。他们走进农户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户籍业务;在田间地头,为忙碌的村民申领证件;还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交警部门开展的“送检下乡”活动更是深受欢迎,民警们将检测设备带到农户家门口,现场为农机车辆进行检测。

有一次,一位农户的收割机出现故障,担心影响收割进度,急得团团转。“送检下乡”的民警得知后,立刻上门检修,很快就排除了故障。农户激动地说:“你们真是及时雨啊!”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办理业务4200余件,为群众节省时间成本超6000小时。针对种粮大户、孤寡老人等群体,仪征公安还提供“预约办”“送证上门”等服务。

此外,“反诈宣传轻骑兵”活跃在田间地头、农贸市场、村居广场。他们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开展反诈宣传活动150余场次,覆盖群众2.3万余人次。在一场宣传活动中,民警现场模拟诈骗场景,生动地展现了骗子的惯用伎俩,引得群众纷纷感叹:“原来诈骗离我们这么近,以后可得多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