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海门司法“绣花功夫”织就法治锦绣画卷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02日A02

日期:07-02
字号:
版面:第A02版:政法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

以“法治文化”为引线

勾出普法形式“新颖网”

在张謇故里常乐镇,由退休教师、志愿者等组成的张謇文化宣教志愿队深入校园与村居,通过“张謇故事会”“法治家训诵读”等形式,将张謇“实业救国、依法治企、崇德守信”的精神转化为青少年听得懂的法治课。同时,以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为阵地,推出“法治参观+志愿讲解”研学项目,组织学生化身“小橘灯讲解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法治文化。演出精彩纷呈,传递法治声音;组织专业的法治艺术团队,用海门方言、海门山歌等特色元素,创作编排法治主题的小品、相声、歌舞等文艺作品 ,常态化前往全区11个乡镇开展法治文艺下乡巡演活动,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熏陶;阵地提档升级,彰显地域特色,持续推进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深化基层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工程,加快推进各区镇法治文化阵地的新建和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共创建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3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以“法治服务”为底布

绣好基层治理“锦绣图”

海门区司法局精心打造“1+11+298”法律服务网络——1个区级中心统筹调度、11个镇街服务站精准对接、298个村居工作室全域覆盖;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律师咨询、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服务于一体,实现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行,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村居每一个角落,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多元化调解品牌,打造安民“第一道防线”,打造“杨大姐工作站”“悦月评”说理团等矛盾调解品牌,打破“自上而下”的传统调解模式,发挥群众公信力和本土智慧,通过规范化流程和可复制的经验形成区域特色,增强群众对调解工作的认同感,提升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场景化法律服务,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积极构建不同场景下的法律服务矩阵,在海门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设立“法律公益服务门诊”,在之琳咖啡·职工幸福驿站设立蔡律师职工法律服务夜咖啡……打破传统法律服务的时空限制,将专业法律支持精准嵌入群众的生活轨迹,全天候、零距离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