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法院18天高效化解商标侵权纠纷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7月02日A02
日期:07-02
本报通讯员 王鸿
本报记者 王晓红
近日,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法院与连云港市国际商会(连云港市贸促会)携手,成功高效化解一起涉超市品牌的商标侵权纠纷,生动展现了“法院+商会”多元解纷模式的强大效能。
商标维权遇阻 精准委托商会
“家和超市”品牌(核定使用类别第35类)自1998年诞生后,商标权利人凭借多年来的精心经营,使该品牌在国内市场赢得了一定认可与良好声誉,成为企业商业版图中的核心资产。然而,权利人发现连云港高新区河滨社区某超市未经授权使用近似标识,涉嫌侵权。多次协商未果后,权利人授权千岁兰有限公司于5月19日诉至连云区法院,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迅速厘清争议焦点。鉴于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性,积极响应上级法院关于拓展专业调解力量、提升解纷效率的号召,果断创新工作思路,委托在商事纠纷化解领域具有深厚专业积淀和广泛行业资源的连云港市国际商会进行调解,为纠纷双方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专业化解纷新路径。
商会赋能调解 18天跑出“加速度”
市国际商会接受委托后,迅速组建专业调解团队。调解员第一时间对接双方,深入沟通诉求,面向权利人细致核实商标注册、品牌发展及损失情况,充分认同其维权正当性,并详细阐释法院委托调解的权威性、专业性和高效性优势,有效消除疑虑,赢得信任与积极配合;面向侵权方耐心倾听想法,结合商标法规定及具体案例,专业解析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引导其清晰认识自身行为的性质与潜在风险。同时,调解员充分考虑被告超市的经营规模与经济承受能力,积极寻找利益平衡点。
调解团队凭借深厚的法律素养、丰富的商业经验和灵活的调解技巧,创新调解方案,经过短短18天的努力与专业斡旋,成功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限期整改店铺招牌,同时一次性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一场可能旷日持久的诉讼纠纷,在“法院+商会”的专业合力下,得以高效、和谐、实质性化解,双方均对结果表示满意。
多元解纷新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
“家和超市”商标侵权纠纷案的成功调解,不仅是个案处理的典范,更是连云法院深化落实上级法院多元解纷改革部署、强化与商会组织常态化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积累。
连云法院在此基础上将持续发力,强化协作制度化,深化与市国际商会等商会组织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健全信息共享、联合培训、案例研讨等制度,共同提升调解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纠纷化解能力,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为商会调解提供更优的办公条件和设施。拓展解纷多元化,在“法院+商会”模式基础上,连云法院积极引入更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探索构建覆盖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金融等多领域的专业调解平台网络,满足经营主体多样化解纷需求。聚焦效能最优化,连云法院将委托调解深度融入案件管理流程,精准识别适宜调解案件,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切实提升整体案件办理质效,降低经营主体解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