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马洪建
本报记者 尤莉
6月13日,新警曹凯旭摸排到一起诈骗案件嫌疑人踪迹,准备实施抓捕。但师父王海文听了抓捕方案后,却提出“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很强,抓捕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果不其然,嫌疑人多次变换落脚地,抓捕开局不顺。王海文紧盯一条重要线索不放,在情报指挥中心指引下,次日凌晨,民警将嫌疑人一举拿下。
曹凯旭是2024年新警,师父王海文是凤凰派出所副所长,有近20年的办案经验。2024年,泰州市公安局医药高新区分局(高港分局)推出青年民警“砺才”计划,两人结为师徒。一年来,曹凯旭在师父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了行政及刑事案件的办理流程与技巧,相继移送审查起诉20余人,处罚违法行为人30余名。
“青年民警成长关乎高素质公安队伍建设的长远大局,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大培养使用力度。”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泰州市公安局医药高新区分局(高港分局)局长刁德林表示,通过系统规划、源头培养、机制保障,让青年民警迈好“第一步”、闪光“第一线”、激励“一大片”。
2024年以来,该局青年民警参加省公安厅、市公安局比武50余次,荣获省厅奖项3个、市级奖项2个、市局奖项15个;32名青年民警纳入市县两级人才库,4名“90后”荣立个人三等功,8名“90后”获得个人嘉奖。
系统规划,迈好“第一步”
搞好“田间管理”,才能使“好苗”结出“好果”。据了解,“砺才”计划为期三年,该局以“引、锻、淬、识、评、护”六位一体,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敢打敢拼的青年“生力军”,为推动全区新质公安战斗力加快形成增添强劲动能。
提起师父沈留军,野徐派出所青年民警张涵赞不绝口,他也从师父身上找到了基层工作“三宝”——照亮夜路的手电筒、记满民情的笔记本、消融坚冰的微笑。
沈留军是医药高新区分局(高港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全省百优刑警”。他满怀赤诚为民之心扎根刑侦一线20余年,如今奋战在反诈工作的第一线,近年来破获各类诈骗案件百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千万元,被群众誉为“反诈先锋”“鹰眼神探”。
2024年,以沈留军命名的“沈留军智慧侦查工作室”成立,张涵和其他青年民警一起跟班学习。目前,该分局选出10名受市级表彰以上的民警,成立10个名师工作室,做好传帮带,帮助青年民警迈好从警“第一步”。
2023年,张涵通过遴选,先后至分局智慧侦查中心、大数据实战赋能中心工作。在师父们的指导下,他勇闯大数据蓝海,搭建贴近基层服务实战的大数据模型17个,依据模型挖掘涉毒等犯罪线索50余条,打击新型网络犯罪130余起,明确境外诈骗组织3个,成功追踪流窜历年在逃人员8名。
“通过‘上挂’‘下派’,在一线中锻炼青年民警,让真正有能力、能担当、肯吃苦的人脱颖而出。”该局政委孙小强说,同步开展“明星师徒团队”年度评比活动,新分配民警与业务结对导师实行捆绑考核,促进人才选拔从“赛场选马”到“战场选将”转变。
源头培养,闪光“第一线”
在滨江派出所,青年女警赵庭萱是大家公认的“六边形战士”。
2023年刚入职时,赵庭萱担任内勤岗。“滨江所还管着61公里水域,承担守好泰州水域南大门的职责。”赵庭萱说,为了缓解一线民警压力,她经常主动顶上,在内勤、户籍、水警、社区和案件等岗位“自由切换”。
同事们笑称她为“半案人员”,其实是“半个办案民警”的意思。2023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赵庭萱的办案足迹遍布二十多个省,辗转万余公里,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
2024年,医药高新区分局(高港分局)出台《青年民警成长积分管理办法》,同时对青年民警每月进行积分管理动态监测,作为青警评优晋升核心依据,营造“比学赶超”热烈氛围。
对照积分指标,赵庭萱把涉足领域朝比武竞赛等方面延伸,相继获得全市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第一名、全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优秀奖,还代表市公安局参加全省公安舆论引导工作比武竞赛获三等奖。
“把新警放到一线,就是要让他们把蓬勃朝气、聪明才智、辛勤汗水投入到工作中,从源头上培养,促进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该局政工室主任朱彩霞介绍,通过打造“砺才训练营”“青警成长课堂”“青警岗位示范点”“青警培优基地”等载体,让青年民警“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干”。
放眼全区,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民警脱颖而出:胡庄派出所徐文娟结合实际,研发了“攻防一体警棍”,试用反响良好;情报指挥中心数据研判团队冯晟、严雨、张涵搭建了《警心护蕾-未成年违法犯罪风险人员预警模型》,2024年5月获评“2023年度泰州市第四届‘移动5G杯’公共数据开发者挑战赛”案例赛道一等奖;口岸派出所社区民警杨程搭建了“时空智巡——停业整顿场所风险预警数据模型”,获全省治安条线场所行业建模比武竞赛三等奖……
机制保障,激励“一大片”
为促进青年民警的健康成长,医药高新区分局(高港分局)推行青警砺才“成长档案”跟踪机制,帮助青年民警挖掘潜能,个性化规划职业路径。
明珠派出所的从元欣,今年只有26岁,却是全省最年轻的省级优秀教官,尤其擅长擒拿格斗。
之所以向教官转型,源自2021年第一次和师父出警的经历。当时,所里接到一起持刀伤人的警情,师父赶到现场破门而入,嫌疑人手持剪刀迎了上来。
师父冒着生命危险擒住嫌疑人,让从元欣很受触动。他想当一名警务实战教官,授人以渔,让同事们更能保护好自己。师父第一个支持,也成了他的“一号学员”,经常陪他练手。
2023年,从元欣代表泰州市公安局参加全省教官比武竞赛,获得笔试全省第一,助力全局斩获全省团体第五的佳绩。
2024年,从元欣获评最年轻的“省级优秀教官”,并受邀赴南京、徐州和新疆克州等地进行学术交流,累计培训达两千余人次。
“制定青警砺才‘成长档案’,让青年民警明晰了职业规划,也让新警们有标杆、有榜样、有奔头,真正起到了提拔一批、激励一片的作用。”该分局机关党委(机关纪委)书记沈宏伟介绍,通过探索试行青年民警容错机制,让青年民警敢于作为,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
2024年3月,口岸派出所一青年民警遭遇群众投诉。分局立即组织督察部门人员进行核查,证实该投诉不属实。调查结束后,沈宏伟第一时间向遭受不实投诉的民警颁发了《澄清正名证书》,鼓励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始终做到公正文明规范执法。
“‘砺才’计划,就是精准的‘育苗工程’。”“为我们青年民警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采访时,记者听到了众多青年民警的心声,随着计划的深入推进,这支充满朝气、本领过硬、勇于担当的青年警队,必将释放出更加强劲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