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谢法官了,让我晚年生活有了保障,还保住了和女儿最后的亲情……”80岁的毛某紧紧握着泰州市中级法院少年及家事案件审判庭法官的手,满含感激地说道。
这样温暖的场景,在泰州中院少家庭处理涉老案件时常常出现。近年来,该院少家庭凭借“司法审判+多元解纷+普法宣传”三位一体模式,精心打造涉老案件全流程服务链,为老年人的生活筑牢法治屏障,助力他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巾帼文明岗、市敬老文明号……在泰州中院少家庭收获的诸多荣誉背后,是无数司法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每一份判决书都是法治的宣言,每一次调解都是亲情的修复,每一场普法都是文明的播种。泰州中院少家庭正以司法之名,用专业与温情,用心守护“夕阳红”,书写着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时代答卷。
敬老热线传暖意
司法审判护银龄
“叮铃铃……”敬老服务热线的铃声响起,接线员迅速接起电话:“您好,这里是敬老热线,请问您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在涉老审判工作中,泰州中院少家庭积极创新,构建起一条全天候的维权诉讼热线。这条维权诉讼热线,倾力为老年人答疑解惑,成为他们寻求法律帮助的便捷通道。
除此之外,泰州法院涉老审判工作模式还包含一条快节奏的绿色维权通道、一个信息化的公众微信号、一个系统化的法治宣传大讲堂、一套全方位的帮扶帮教系统及一方高品位的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前沿阵地。
孤寡老人谢某丁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后,其侄子女谢某甲、谢某乙、谢某丙向侵权人及保险公司主张赔偿款。然而,保险公司却提出异议:“他们并非法律规定的近亲属,无权主张死亡赔偿金。”泰州市姜堰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死亡赔偿金本质上是对收入损失的财产损害赔偿,可参照遗产分配规则处理。
根据民法典代位继承规定,三人作为适格代位继承人,其主张符合法律对死者财产在血亲家族内流转的人文关怀,也契合社会伦理道德。”最终,法院判决支持了三人的死亡赔偿金、交通费等诉求。此案不仅维护了照顾老人亲属的权益,更通过司法裁判弘扬了尊老养老的社会风尚。
近三年,泰州中院少家庭审结赡养、继承等涉老案件627件,调撤率达22.05%。少家庭开通绿色维权通道,让老年人诉求快速处理;设立公众微信号,方便老人了解法律知识;构建帮扶帮教系统,为老人提供更多帮助。针对行动不便老人,“远程视频庭审”让他们足不出户参与诉讼;经济困难老年当事人可享受诉讼费减免;诉讼服务大厅“老年诉讼专窗”配备老花镜、轮椅、急救箱等物品,处处彰显司法温度。
联调工作室发力
多元解纷化心结
在多元解纷领域,泰州中院少家庭构建起涉老纠纷“一站式”化解体系。他们与民政、社区、老龄委等部门紧密联动,设立“涉老纠纷调解工作室”,心理咨询师、老年协会代表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老年人解决纠纷。
年逾八旬的李老伯育有三儿两女,原本达成的赡养协议,却因子女对赡养方式存在分歧而未能履行。庭审中,次子情绪激动地表示:“没分财产给我,我凭什么赡养?”长女也说道:“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事,我没这个义务。”承办法官严肃指出:“赡养是子女法定的强制义务,不得因财产分配等理由拒绝。”最终,法院判决三兄弟按协议轮流赡养,若拒不履行则按月支付赡养费,同时要求子女关心老人精神需求,经常回家看望。这一判决既明确了法律底线,又修复了李老伯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关系。
“涉老纠纷调解工作室”还处理过一起因房产引发的家庭纠纷。张奶奶将房子过户给儿子后,却被儿子赶出家门。调解团队多次上门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儿子认识到错误,接回张奶奶,并重新签订赡养协议。像这样成功化解的纠纷,在工作室已累计处理百余起,切实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课堂宣讲入人心
普法宣传进万家
“大爷大妈们,现在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收到陌生短信说中奖,可千万别轻信啊!”法官们走进社区,开设“银龄维权课堂”,结合赡养、防诈骗、遗产继承等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人普及法律知识。
在课堂上,一位老人好奇地问:“法官,要是有人骗我买保健品,我该怎么办呀?”法官耐心解答:“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联系家人,也可以拨打我们的敬老热线咨询,千万不要轻易转账。”
为了让普法更贴近老年人生活,泰州中院少家庭编排了法治小品,组织志愿者在社区巡演。小品以真实案例改编,生动展现了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引得台下观众产生共鸣。同时,他们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普法手册,内容涵盖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发放到老人手中。
一场场生动的普法宣讲,让法治观念在老年人心中生根发芽。据统计,普法活动的受众已超2万人次。泰州中院少家庭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