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大地好“枫”景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6月27日A04
日期:06-27
近年来,海门法院深入学习践行“枫桥经验”,主动融入海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要求四甲法庭、包场法庭、工业园区法庭、开发区法庭、三厂法庭五家人民法庭围绕创建指标要求,积极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做深做实指导人民调解法定职能,取得阶段性成效。
党建引领
“一庭一品”创出区域新特色
五家人民法庭严格落实“支部建在庭上”的要求,扎实推进人民法庭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党建引领贯穿“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全过程,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四甲法庭精心打造“法治传承·无讼謇里”党建品牌,将张謇先生打造南通“近代第一城”的社会治理经验,融合到涵养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司法实践中,党建品牌获评2024年度全市法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二等奖。包场法庭培塑“无讼港乡”党建品牌,不断探索渔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船老大”解决烦心事,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国审判》刊载。工业园区法庭打造“叠石兰心·服务暖企”党建品牌,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司法服务。
实质解纷
速裁快审跑出正义加速度
五家人民法庭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牢固树立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以纠纷实质化解作为解纷的目标追求。
包场法庭严守案件质量生命线,实现2023年度全年“零发改”,力争将每一起案件办成精品案。四甲法庭创建“三优三简速裁快审工作模式”,2023至2024年度,法庭速裁团队年均结案超900件,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保持21天。三厂法庭定期召开道交案件新闻发布会,法庭办理的“李某诉周某、张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该案入选2024年度最高人民法院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型案例。开发区法庭围绕职工维权发布30余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办理的“老人冒名顶替求职案”被央视专题报道。
指导调解
擘画多元解纷最大同心圆
指导调解是人民法庭的法定职能,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题中之义。
三年来,海门法院民一庭、人民法庭精心筹划开展三期“我在法庭学调解”活动,组织基层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累计54人次到法庭学习,切实提升基层调解队伍的法治素养和专业能力。
四甲法庭选派干警先后在“市中院人民法庭讲坛”“全市司法所长业务培训班”培训活动中专题授课,累计开展对“特邀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的培训11场,覆盖培训人员1300余人次。工业园区法庭围绕指导调解工作精心撰写“讲法+讲理,用调解弥合亲情”创建案例,入选南通中院“法律明白人”特邀调解员十大调解工作案例。开发区法庭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南通海门:庭所共建培育“法律明白人”,联手绘就好“枫”景》等宣传文章,携手共建多元解纷新格局。包场法庭探索渔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撰写《三提升三服务,“渔”法相约守护港乡发展》案例,获评2023年度全省法院优秀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三厂法庭协同公安、保险公司、鉴定机构共同成立“道交一体化中心”,实现了道交纠纷“一站全办、一网解决”。
海门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开林表示:“‘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财富,海门法院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不仅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更是守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担当。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持续深化法庭建设,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位群众,让‘枫桥经验’在江海大地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