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沛县法院法官窦藤秋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深耕法院工作13载,她累计审理1000余件民商事案件,以专业素养为笔,以司法温情为墨,在每一个案件中镌刻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抽丝剥茧 做追寻真相的“工匠”
“感谢法官查明事实,公正审判维护了我们一家人的合法权益。”在一起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何某意外死亡后,保险公司却以非意外死亡为由拒赔,何某家人无奈诉至法院。
审理期间,原、被告双方提交的证据矛盾重重。为揭开案件真相,窦藤秋直奔事发接诊医院。调查发现,接诊医生与开具死亡证明的并非同一人,保险公司提交的居民死亡证明(推断)书由邻居李某代办,而接诊医生王大夫出具的通用门诊病历病史录,是基于客观接诊观察所得。窦藤秋认为,当两份材料对死亡原因记载相悖时,应以事发时接诊医生出具的病历为准,最终认定何某系头部外伤致死,保险公司需按约赔偿。
“其实赢得群众信任并不难。”望着当事人离去的背影,窦藤秋感慨道,“只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真心实意帮他们解决问题,群众自然会感受到。”办案时,她常以实地走访、耐心倾听的“慢功夫”,实现高效解纷的“快成效”。
春风化雨 当化解矛盾的“能手”
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原告与被告之一本是多年好友,却因借贷过程中多次转换借条,双方对欠款数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而两次对簿公堂,昔日好友也为此形同陌路。
庭审现场,被告父子三人情绪激动,坚称最初借款没那么多,并对原告起诉并申请查封其房产、影响子女入学一事耿耿于怀。为还原真相、将双方损失降到最低,窦藤秋极力安抚各方情绪,努力寻找双方利益平衡点。
两方各执一词,她耐心倾听,试图从几人的陈述中找到破题点。在得知借款实际经手人是原告公公蒋某后,窦藤秋立即通知这一关键人物出庭说明情况。
庭审中,法官认真倾听蒋某某陈述借款的始末,仔细询问借条的演变过程,并听取了被告方的抗辩,案件事实逐渐清晰明了。但账目虽已理清,双方仍心存芥蒂,为避免双方因诉讼矛盾加剧,窦藤秋秉持“如我在诉”理念,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多番沟通下双方不仅算清经济账,更化解了“感情结”,这场长达八年的纠纷也画上了圆满句号。
“法官,感谢您的付出,这调解结果我们心服口服。”听到当事人的认可,窦藤秋如释重负。“小案子连着大民生,矛盾化解了,社会就多一份和谐。”她的调解笔记里,字字饱含为民初心。
明察秋毫 成公正裁判的“专家”
“法官,我们按合同发货了,对方却拒付货款!”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庭审中,原告代理人情绪激动。原告方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交付货物的义务,被告应支付货款,而被告认为,原告交付的货物有质量问题,自己因原告无场地放置货物而先行接收,并不是接受货物。
面对复杂案情,窦藤秋没有仓促下判。她深入研究案卷,查阅大量类案和法律规定,多次组织双方到庭,明确举证责任,仔细询问货物交接细节。面对繁杂证据,她创新运用“证据链分析法”,还原货物交接场景,最终以充分依据驳回原告起诉。
面对案卷,窦藤秋总能突破惯性思维,不局限于纸面证据的机械解读。她以抽丝剥茧的细致,拼凑案件全貌;以情理法交融的智慧,权衡各方诉求,让每一份判决都成为捍卫公平正义的坚实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