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3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海安精准守护老年群体交通安全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6月25日A06

日期:06-25
字号:
版面:第A06版:时 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通讯员 陈梦笑

今年3月份以来,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紧盯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关键群体,大力开展老年人交通安全集中宣防行动,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交通安全“小灶”课。截至5月底,累计对全市235个村居26748名老年人开展“一对一”宣教,60岁以上老年群体交通违法率下降20.6%、事故数下降8.1%。

统筹联动,织密“安全网”

“各位爷爷奶奶看过来,村里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交通安全大礼包,答对接下来的问题就有奖领!”夜幕降临,在高新区谭港村的纳凉晚会上,村支书夏彬的一番话瞬间点燃现场氛围。据了解,近年来由夏书记牵头,谭港村组建的一支“交通宣传小分队”,队员包含了村干部、网格员以及村里爱好文艺的老年人,他们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寓教于乐中交通安全意识也有了显著提升。

谭港村的例子只是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依托道路交通安全“双调度”工作机制,由市局政委牵头,融合交警、治安、督察多警种部门力量,专门出台老年群体交通安全精准宣防工作方案。辖区交警中队主动对接属地党委政府,招募交通安全志愿者583名,构建“1+1+1+N”(即1村、1交警、1支交通安全志愿者团队、N名志愿者)交通安全治理格局,进一步延伸宣传教育触角。规范建成并运行交通安全劝导站20个,配备劝导员32名,有效增强农村地区宣教力量。

“为了让每次的宣传活动更吸睛,我们主动对接老年大学、艺术中心文化团,精心创作了《交通安全三句半》、京剧《沙家浜(交通安全版)》、《女儿的一封家书》等14部文艺作品,每月深入重点村镇开展‘美丽乡村行’主题宣传活动,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仲海兵表示。

多维宣教,玩转“安全课”

初夏的清晨,暑气还未上来,交警雅周中队民警小解趁着早凉走到田间地头为村民们“送教上门”。这项工作小解开展已有月余,雅周镇老年群体交通违法也得到了明显地减少。近年来,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搭建“交通安全高风险老年群体”数据模型,研判高频违法老年人3042人次,逐一建立包含违法种类、车辆类别、住址电话等内容的个人档案,由交警、派出所、村干部、网格员联合开展行动,到村民家中“唠”安全,到田间地头“话”知识,将交通安全送到群众身边。与此同时,对使用电动三四轮车的老年人逐一登记建档、签订承诺书,形成“一车一档”23706份。

“村民朋友们好,我是交警墩头中队民警刘建成,针对近期村里交通事故多发、村民交通违法相对高发,我来给大家做一个交通安全提醒……”下午4点,墩头镇墩北村的“大喇叭”如约响起,村民戴富冬表示这样的宣传方式很受用,自己听不太懂普通话,“大喇叭”里说的都是海安方言,而且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交通事故,听过之后大为震撼。“农村‘大喇叭’是最接地气的交通宣传媒介之一,我们全市共有204个,除此之外还有45处城区路口大屏、235个村居宣传栏,我们积极用好这些宣传阵地,定期集中曝光高频违法老年人的交通违法信息,扩大震慑效应的同时也是在倡导全社会关注老年群体交通安全。”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勇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力,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牵头,组建新媒体工作专班,围绕老年人驾乘电动三四轮车违法载人、闯红灯、酒醉驾等易发多发违法行为,策划推出安全文明提示152篇、短视频24部,邀请新闻媒体、网络大V等转发,覆盖群众41.5万人次。落实辖区交警、辅警进驻村居网格微信群,常态化进行答疑解惑、开展警示提示,动员子女关爱引导老人,推动交通安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辐射。

长效治理,打造“安全盾”

“老年群体交通安全宣传绝不能只是‘一阵风’,而是要长久作战,久久为功。”海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祁桂丰说。他们明确派出所分管社区副所长、交警中队长为第一责任人,依托基础管控平台和海安市局自主开发的“任务管家”,实行宣教任务“派单—执行—反馈—评估”数字化闭环推进。全警配发5G执法记录仪,在对老年人进行宣教中全程录音录像,确保过程可追溯、效果可评估。将交通事故“减量控大”纳入市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项目,倒逼区镇党委落实宣教责任。念好“日盯办、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紧箍咒”,对后进单位“点对点”帮扶,优秀案例全市范围推广。

同时树立结果导向,开展交通事故复盘分析“周周看、家家到”活动12次,通知路权单位、属地负责人共同参加,精准剖析老年人亡人事故发案原因,查找安全隐患、管理漏洞等突出问题,将溯源调查结果通报所属区镇,对涉事村居进行重点宣传,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