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特约记者 马洪建 吴宇
提起史叶锋,泰州市凤凰曦城居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个背斜挎包的。”
“包里有一本封面磨得有些发白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师傅的社区警务工作‘答卷’。”跟他一起在社区走访的新警向记者揭秘。
2013年底,史叶锋转业至泰州市公安局工作。2015年3月,他主动请缨到基层一线,现在是泰州市公安局医药高新区分局(高港分局)凤凰派出所社区民警。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史叶锋先后被评为泰州市“学习杨根思争当建设幸福泰州先锋”先进个人、泰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泰州最美警察”“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复员转业军人”,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6次。日前,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评选表彰工作组办公室发布《关于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评选拟表彰对象的公示》,今年46岁的史叶锋光荣上榜。
扎根社区的“暖心管家”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一小区居民向史叶锋反映,小区门口近期开了一家饭店,油烟直往小区里灌,晒出去的衣服都沾上了油烟味,油烟机还整天嗡嗡响,吵得居民睡不着觉。
史叶锋二话不说,挎上包就赶去现场了解情况。接下来的十多天,史叶锋找到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和业主代表一起帮店主想办法。最终,店主被他打动:“就冲您这跑断腿的劲儿,我改!”
几天后,改造完成。史叶锋找到当初反映情况的群众检验效果。“油烟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这个社区管家不赖。”打开笔记本,史叶锋在“答卷”最后打了个钩。
“群众大事小情,每一项都得记好办实,社区警务工作‘答卷’才能拿高分。”史叶锋说,大到民工讨薪、群体维权,小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都是社区民警的分内事。
至于换了多少本笔记本,史叶锋也记不清了。“肯定的是,每个事项后面,我都打了钩。”他说。
打开史叶锋的笔记本,里面还夹着几张孩子们的画。作为所里“关工站”的骨干,他还是20多个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口中的“警察爸爸”。
能侦善查的“破案猎手”
“史警官眼神‘毒’着呢!”这是社区志愿者老李的评价。
5月18日,一阵急促的报警铃声响起:居民范先生停在路边的车内近5000元现金被盗。史叶锋迅速赶到现场,调取了物业和周边商铺的海量监控视频,和刑警大队的同事开展研判工作。
凭借多年经验和敏锐洞察,他迅速锁定了嫌疑人特征和逃离方向。当史叶锋敲开嫌疑人出租屋的门时,对方还在蒙头大睡。
当史叶锋把追回的现金交还给范先生时,对方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史警官,太感谢了!都怪我马虎没锁车……”
史叶锋负责的辖区人员流动大,治安压力不小。他联合社区组建的“红袖标”巡逻队,成了街头巷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王老板,车窗没关严实!”“李师傅,店门钥匙别插门上!”他巡逻时眼观六路,发现问题立刻提醒,嗓门洪亮。
6号楼监控坏了要及时修理、小李来泰打工租房还没办暂住证、张奶奶住的车库外面电线裸露……每次巡逻发现问题,史叶锋的笔记本都要翻过去几页。
今年以来,这位“破案猎手”已破获案件20余起,抓捕嫌疑人30余人,辖区侵财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超半。
守护“钱袋子”的“反诈卫士”
为了捂紧群众的“钱袋子”,史叶锋化身不知疲倦的“反诈卫士”。宣传单、海报、横幅、微信群、朋友圈……能用上的阵地,他一个不落。
“史警官的反诈顺口溜,我都快背下来了,现在陌生电话一响,心里就多根弦!”辖区群众王某说。
今年“五一”假期,正在值班的史叶锋接到反诈中心高危预警:王某疑似正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
史叶锋立刻拨打王某电话,却一直占线。他立即赶往王某家,同时飞快地编辑短信:“我是史警官!千万别转账!那是骗子!等我!”路上,他紧急联系上王某的房东赶去敲门。
当史叶锋气喘吁吁地跑到王某租住的楼下时,手机响了,是房东。“史警官,拦住了!钱还没转!”
史叶锋长舒一口气,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惊魂未定的王某脸色苍白,手还在抖:“骗子说我涉案了,要我把钱转到安全账户……我差点就……”
正是这一次次迅疾的奔跑和不厌其烦的宣传,筑起了社区反诈“防火墙”,今年以来,史叶锋所辖社区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