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商家“以旧换新”设陷阱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6月25日A02
日期:06-25
本报讯(通讯员 闵科强 朱品昌)近日,无锡市民姜先生看到电商平台上iphone15手机有“以旧换新”参加国补活动。基于信任他毫不犹豫地按照流程下单,但付款中却并未出现预期中国补选项。联系App客服,对方回复单纯购买手机是可以享受国补的,但一旦加上以旧换新,国补优惠就没有了。姜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以旧换新”在持续升温,但伴随而来的消费纠纷也日益凸显。为此,无锡市消保委日前发出消费警示,提防商家在“以旧换新”上设陷阱,切实维护消费的权益。
无锡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已收到“以旧换新”相关投诉举报500件,其中汽车、家电领域投诉占比超七成,涉及经营者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问题,部分商家在“以旧换新”上通过“一口价”套路、虚构补贴资格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还有的商家以特价商品不退不换等理由拒绝履行“三包”义务,在数码产品中比较常见。据了解,在针对数码产品的以旧换新投诉中,“承诺发货未兑现”“压低旧机估值”等投诉也屡见不鲜。
“这些投诉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梗阻。只有当诚信成为底线,‘绿色消费’才能真正惠民利民。”无锡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人士介绍,随着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入实施,一些平台对“以旧换新”资质审核不严,导致无良商家混入市场。对此,无锡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新旧商品的计价方式,补贴额度及售后责任,同时要求商家提供旧物回收凭证、新品质检报告,并拍摄物品交接过程的视频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