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媒协同公众参与”防非新格局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6月25日A01
日期:06-25
本报讯(通讯员 刘义 记者 丁平)6月24日,“平台赋能 防非固基”——南京市鼓楼区2025年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活动在江苏法治报社举行,现场宣传活动在龙江新城市广场同步开展。省委金融办、新华日报社、市委金融办、鼓楼区人民政府、江苏法治报社、驻区内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志愿者代表、社区群众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 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集中宣传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我省高度重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坚持把“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南京市委金融工委副书记吕扬介绍,近年来南京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案件数保持下降态势,打早打小成效显著,案均金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量案件逐步出清。他表示,鼓楼区高度重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工作,坚持严厉打击和广泛宣传同部署、共推进,坚决守护好广大老百姓的“钱袋子”,防非打非工作成效显著。 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黄建伟表示,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专业媒体与政府部门的协同优势,在创新宣传、科技赋能、平台建设、舆论监督四方面深化合作,构建“政媒协同、公众参与”的风险防范格局,提升防非工作效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鼓楼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郁健表示,鼓楼区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创新推动宣传教育、风险排查、监测预警、案件处置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与2018年相比,鼓楼区涉及非法集资的立案数量、立案金额、集资参与人数下降幅度均超过95%。 活动中,由鼓楼区发展改革委联合江苏法治报社共同开发的“鼓楼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依托江苏法治报社专业优势,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7×24小时抓取舆情信息,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为区域金融安全装上科技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近年来,金融领域的矛盾纠纷、司法诉讼以及刑事案件均呈现高发态势,给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信访部门带来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省委金融办积极谋划并推动在全省建立100个金融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旨在搭建金融消费者与金融企业、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平台,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公平、公正、专业、便民、公益的金融纠纷调解服务。 活动现场,“鑫峰·江苏”金融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正式揭牌。该服务点设在江苏法治报社,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破解金融消费者维权的难点、跨区域跨部门纠纷化解堵点,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此外,南京市委金融工委与鼓楼区现代金融党建联盟联合发布了《“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筑防非安全网”防非倡议书》。同时还揭晓了第四届鼓楼区“金安杯”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作品比赛结果。 鼓楼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驻区内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志愿者在室外设立多个宣传展台现场接受群众咨询,普及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金融知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非法集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