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3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无锡家校联动守护“无毒青春”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6月18日A01

日期:06-18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同学们请看清楚,这些彩色粉末可不是糖果,而是伪装成零食的新型毒品‘跳跳糖’……”在第38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无锡市后续照管指导站禁毒教育展示馆内,一场特殊的“家校联动禁毒课”正在进行。来自无锡市观顺小学的70余名学生及家长代表,通过“场景化参观+互动式体验+沉浸式感悟”,上了一堂触及心灵的毒品预防教育课。

可视化科普

揭开新型毒品“伪装”

“很多青少年学生对毒品的认知还停留在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却不知道,如今的新型毒品早已穿上奶茶、邮票、电子烟等‘外衣’。”讲解员陈杰灵告诉记者,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辨识能力弱等特点,他们在禁毒教育展示馆特别设置了仿真毒品展区,陈列了涵盖传统毒品、合成毒品、新型毒品共三大类30余种毒品仿真模型。

“原来,动画片里说的‘坏人的糖果’,还真的存在啊!”在新型毒品墙跟前,三年级学生小雨(化名)盯着“笑气导致肢体瘫痪”“依托咪酯引发精神失常”等案例图片,紧紧攥住妈妈的手说。家长王先生则掏出手机拍下了“毒品伪装图鉴”,他说:“回去把这些照片设成手机屏保,提醒孩子和家人警惕身边的‘甜蜜陷阱’。”

为增强视觉冲击,禁毒教育展示馆还引入了全息投影技术,动态演示毒品对身体的危害。当投影中“吸毒后的你”亮起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呼声——曾经的阳光少年,因吸毒而变得骨瘦如柴、眼神呆滞,脸上甚至布满了溃烂的疤痕。观顺小学德育主任李老师感慨道:“让孩子们直观看到毒品对生命的摧毁,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冲击力。”

沉浸式体验

敲响防毒拒毒“警钟”

“请同学们戴上VR眼镜,我们一起来体验‘毒驾的感受’。”在VR体验环节,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戴上VR设备,亲身“经历”吸毒后的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幻觉丛生。小明摘下设备时脸色发白:“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扭曲,实在是太难受了。我以后绝对不会碰这些东西!”

除了生理体验,讲解员还随机设置“家庭破裂情景剧场”。家长和孩子分组参与角色扮演:爸爸吸毒后变卖房产、妈妈以泪洗面、孩子被迫辍学……逼真的剧情,让参与活动体验的家长张女士红了眼眶,她说:“以前总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今天才意识到,一个人吸毒将会毁掉整个家庭。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守好‘第一道防线’。”

“同学给你一包‘网红零食’,你会拒绝吗?会怎么拒绝?”“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吸毒,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并求助?”互动环节还设计了“拒毒策略大讨论”,孩子们争相举手回答:“我会说‘这是毒品,我要告诉老师!’。”“我会记住110和禁毒热线电话,及时打电话求助。”稚嫩的回答中,防毒拒毒意识已悄然扎根。

家校社联动

签约共建“无毒家庭”

“希望爸爸妈妈永远不要碰毒品”“愿所有小朋友都能在安全的环境里长大”……参观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在“禁毒代言墙”上留下彩色便利贴,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青少年禁毒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单打独斗’,必须激活家庭‘细胞’,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效应。”无锡市后续照管指导站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识毒拒毒,更要通过家庭传递‘禁毒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理念。”

禁毒教育,不是某一天的集中宣传,而是365天的坚持守护;不是某一群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千万个家庭的携手同行。近年来,无锡市后续照管指导站始终牢记“预防为先”的责任,通过从禁毒教育展示馆沉浸式课堂,到延伸至家庭的常态化教育,编织起“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禁毒防护网,合力构筑美丽幸福的“无毒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