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3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金湖法院和解执行助企业重焕生机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6月17日A02

日期:06-17
字号:
版面:第A02版:政法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翟敏 通讯员 伍晓伟 潘嘉恒)“小王、小李,你们俩明天负责承接某科创公司的货运任务;小袁,你明天去某服装公司,他们也要送一批货……”夜幕降临,金湖某物流公司负责人杭某正在对明天的工作进行安排。谁能想到这家物流公司,前不久还因债务缠身濒临破产。

2019年,杭某联合三个股东,贷款购买4辆货车,创办了物流公司。不久后,杭某与某服装公司签订了长期承运合同,服装公司提前预付30万元。正当杭某等人信心百倍准备大干一场之际,遇到突发状况,基本处于停产歇业状态。于是,服装公司提出与物流公司终止合同并索要30万元预付款,经双方协商,虽然合同终止了,但预付款物流公司一直久拖未还。今年4月,服装公司向金湖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物流公司偿还预付款并承担相应利息。

立案执行后,该院依据服装公司的申请,依法对物流公司的财产进行查封。“如果财产被查封了,我们就更没法还钱,只能破产了。”面对执行法官李玉培,杭某讲述了公司处境和困难。原来,在疫情冲击下,其他三个股东先后有两个撤资退股。几年来,公司全靠杭某一己之力艰难维持,不仅要偿还银行按揭贷款、场地租金,还要“养活”近30名工人,并非执意拖欠,实属暂时困难。

听完杭某的“创业史”,李玉培深感创业不易,也被杭某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精神所打动。同时他考虑到,此案如果强制执行,拍卖或变卖财产,势必使企业雪上加霜、无力发展,而且还可能导致银行再诉、工人失业、企业破产等系列连锁反应。

如何既能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又能帮助债务人渡过难关?李玉培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决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中,杭某对自身拖欠行为向对方表达歉意,并坦诚介绍了企业现状、债务成因、实际困难,阐述了物流行业发展愿景,对化解债务充满信心,希望对方宽限时日。李玉培也从法情理方面阐述了强制执行将给双方带来的利弊得失,建议暂缓执行,双方协商解决。在李玉培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物流公司当场给付资金10万元。看到对方的诚意,服装公司也当即表示余款作为新的预付款,继续履行合作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