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3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淮安区着力打造“信用帮”服务品牌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6月17日A01

日期:06-17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真是想不到,坐在家里就把企业信用修复的事全搞定,企业终于回归正常经营状态,金融贷款、业务拓展等也不会再受到信用问题的限制,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日前,在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后的第一时间,江西省萍乡市某运输公司负责人便给淮安市淮安区交通运输执法大队打来电话道谢。

据了解,该企业为萍乡市道路货运企业,主营跨省货物运输业务。2024年4月,因擅自改装营运车辆被淮安市淮安区交通运输执法大队行政处罚。在公示期满前十日,企业收到淮安区交通运输执法大队的短信提醒,随即通过电话申请信用修复,但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跨域办理难,企业注册地与处罚地分属江西、江苏两省,传统信用修复需跨省递交材料;二是材料核验难,整改情况需实地核查,异地企业验证的成本较高、耗时也长。

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了让企业“不跑腿”,淮安区交通运输执法大队积极推行“不见面”的线上信用修复,主动变信用修复“坐等办”为“线上办”,利用微信平台远程收发、核验信用修复相关材料,通过视频远程确认车辆整改完成情况,并指导企业在“信用中国”网站等平台提交材料。设立“信用修复专员”与企业对接,协助制定修复方案,及时解答企业疑问,跟踪信用修复进度,形成“材料预审-进度跟踪-结果反馈”的闭环服务。同时建立信用修复时限预警机制,提前10天提醒企业申请信用修复,并在后续各时间节点提前通知材料准备和流程告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最终,在“信用修复专员”的全程帮助下,该企业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跨省信用修复流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淮安区着力打造“信用帮”服务品牌,依托“行政处罚+信用修复”的“双告知”制度,大力推行信用修复首办责任制,全力构建“处罚-修复-提升”信用治理闭环,累计帮助126家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

——开展“双告知”监管服务。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对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向行政处罚相对人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推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监管服务,着力推动行政执法向事前普法和事后服务延伸,实现行政监管方式由简单的“一罚了之”向“主动精准”服务转变。

——推行信用修复首办责任制。淮安区严格落实“谁处罚、谁提醒、谁指导”与“一处罚一建议一告知”要求,由行政执法单位对照失信标准对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进行失信认定,主动告知行政处罚相对人信用修复的最短时限、修复渠道和操作流程,并全程指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避免同一风险点再次违规违法。

——创新特色产业跨区域信用合规体系。该区还积极与相邻的宝应县联合,协同推进教玩具产业集群信用体系建设,系统化解经营异常名录、行政处罚、失信名单等信用风险,为企业提供从风险防范到修复补救的全周期法律服务,推动传统产业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转型。

淮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打响“信用帮”服务品牌,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教育引导功能,切实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和治理效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