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东海法院以“多元解纷+速裁”为引擎,通过精选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并与调解组织紧密合作,在水晶城、曲阳镇等地设立水晶审务工作站、“明断如晶”融合法庭,先行调处各类民商事纠纷。根据客流分布、营业淡旺季等情况,定期开展巡回审判,对各类涉水晶买卖纠纷案件,依法快立、快审、快结,做到就地审理、就地调解。
在“明断如晶”融合法庭,法官常态化利用微信群聊、移动终端等开展线上调解。某水晶租户与房东之间因租金产生分歧,房东远在外地,法官利用微解纷调解平台开展远程调解,仅用30分钟即促成双方和解。
“一张网、一根线、一块屏,水晶融合法庭不仅保留了线下服务的温度,也通过科技手段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为民初衷。”一位当事人如是说。
法治市集点亮普法创新路
走出水晶城就是淘晶广场,每逢农历四、九,是东海水晶大集日,万余平方米的淘晶广场,2000多个摊位线上线下齐开卖,热闹非凡。
“走过路过莫错过,法律知识免费学!”东海法院干警变身“交流活动摊主”,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支起“法治摊位”。
“法官,我想问一下,客户拿了我的货,半年了也不给钱,怎么处理呢?”“法官,我和卖家签订水晶买卖合同,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围绕水晶经营者和游客们关心的问题和法律诉求,法官们以案说法,对水晶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订立合同、履行合同中的专业问题以及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进行一一解答。
“这种集市服务太及时了!”水晶店主不禁感慨,“既不影响做生意,又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干货满满又接地气的普法太实用了。”今年以来,东海法院在水晶集市普法活动中已发放资料数千份,解答咨询80余人次。
目前,东海拥有1.8万家水晶销售网店,从业者达30万人,2024年水晶电商交易额占比70%。东海水晶依托“电商+直播”模式,成功将传统水晶产业升级为数字贸易。
针对水晶电商领域的法律问题,东海法院积极应对水晶电商发展新趋势,加强电商交易纠纷类型化研究,从“法治市集”到“精准普法”转变,积极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经营风险提示等“定制化”司法服务,帮助水晶电商解决法律难题,规范交易行为。
与此同时,面对东海电商直播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督促商家合法经营,东海法院联合检察、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依法打击销售伪劣商品、诈骗、虚假宣传等破坏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定期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保障水晶电商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24年,东海法院审理一起合同诈骗案,被告人赵某多次在无履约能力的情况下,谎称饰品公司负责人,初期通过小额交易骗取水晶商户孙某信任后,大幅增加提货量,骗取货品后,未用于经营,低价出售获利并挥霍,东海法院依法予以严惩,维护了正常交易秩序和企业合法权益,为电商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法治赋能绘就营商环境新画卷
水晶(硅)产业是东海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东海法院立足法治赋能,常态化走进水晶企业,深入开展“法企同行”“法治体检”等活动,为多家硅材料企业提供法律讲座、法律咨询、风险防范等服务,促进水晶企业健康规范发展。出台《关于服务保障水晶(硅)产业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县工商联联合出台《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法院+商会”诉调衔接工作机制,组建专业法官团队对接水晶商会,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某硅产业公司与客商因合同价款履行问题产生争议,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案件起诉到法院后,承办法官考虑到案件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影响双方后续发展,迅速启动了“法院+商会”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县工商联、商会行业专家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从法律规定、商业合作、长远发展等多个角度耐心释法说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意向,被告公司分批次支付了原告公司合同价款,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获得涉案企业一致好评。
面对涉水晶执行案件,东海法院创新案件执行信用惩戒措施,以对话代替对抗、以调解化解分歧,对被执行企业发出《预纳入失信名单提醒告知书》和《自动履行证明书》,给企业提供失信纠正、信用修复、纾解困境的机会和路径,以更优司法服务保障激发水晶产业活力,让水晶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据统计,东海法院通过公正高效办理涉水晶企业各类执行案件,为东海水晶(硅)材料企业挽回和避免损失近3亿元,“晶”心护航水晶产业“晶”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