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微小的创业梦想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6月13日A02
日期:06-13
曾几何时,个人开的小网店(自然人网店)就像市场里的“毛细血管”,活力十足,给经济带来了养分。但也因为监管跟不上,成了假货、维权难的“重灾区”。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的《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正式落地,它不仅填补了规则空白,更用系统性的法治思维,为数字经济筑起透明、责任、信任的新地基。
精准出招,扎紧监管“篱笆”。面对开店“身份难辨”、消费者“投诉无门”的老大难,《规范》精准亮剑:平台责任压实,要求平台对个人小店实行“统一管理”,从开店标准到关店流程,形成闭环监管;身份“真锁死”,平台必须严格核验店主真实身份和银行账户,像“锚”一样锁定交易对象,让“隐身卖家”无处藏身;关店“留窗口”,规定关店必须提前30天醒目公示,给消费者留出宝贵的维权时间窗口……
这一套“实名登记——平台核验——信息透明——维权畅通”的组合拳,精准聚焦监管盲区,给小店经济注入了坚实的法治基因。
规则赋能,筑起信任“基石”。《规范》的意义远不止于“堵漏洞”,更在于为数字经济的未来打下信任基础:匿名变具名,小店从隐身走向实名,行为直接受法律和市场双重监督,诚信成了最好的“生意经”;信息透明降成本,公示信息让交易更透明,“阳光”成了天然的“防腐剂”;平台角色升级,平台责任压实,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治理,完善自身规则;消费者保障升级:维权从“事后跑断腿”变成“事前能看清、事中能监督、事后能追责”的全流程防护,网购信心自然回升。
法治护航创新前路仍长。新规落地后还需不断优化:如何让登记流程更便捷,照顾小微店主?如何用大数据、区块链提升监管效率?如何持续推动平台治理升级?这些问题有待探索,但《规范》已然指明方向:法治不是创新的枷锁,而是数字经济走得更稳、更远的根本保障。
当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小小网店的经营空间,消散的不仅是乱象阴霾。我们迎来的,是一个以法治为筋骨、透明为血脉、责任与信任为基石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唯有在法治的坚实土壤上,每一个微小而珍贵的创业梦想,才能获得最持久的温暖守护和最强健的成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