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苏州湾大桥晚高峰时段,两车追尾导致一车道拥堵,这一幕正好被上空正在巡逻的警用无人机捕捉。“我是吴江交警,事故现场已拍照取证,请双方迅速驶离……”警用无人机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勘查取证,并在高空喊话引导驾驶人和事故车辆有序撤离。仅用短短2分钟就完成了事故处理,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并避免了二次事故的发生。
今年以来,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创新构建“无人机+警务应用+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打造了一支无人机警航“智鹰战队”,不仅可以进行事故处理、违法抓拍、路况监测,更能通过警医、警校联动等联合地面警力开展联动执法,为市民平安出行赋能添翼。
灵巧托举群众出行安全
“您好,‘空中交警’抓拍到您驾驶电动自行车未规范佩戴头盔。”“您好,‘空中交警’抓拍到您在通行上个路段时接打电话分心驾驶。”近日,在笠泽路、东太湖大道等吴江主干线的早晚高峰时期,“智鹰战队”频频亮相。通过“高地联动”执法,“智鹰战队”利用无人机对机动车驾驶人分心驾驶、违停、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等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取证。
“拍得这么清晰!”“真是高科技!”执法过程中,飞翔在半空中、闪烁着红蓝光束的“空中交警”迎来了过往居民好奇的目光,大家频频为高科技手段的加入称奇赞叹。警用无人机的频频亮相,宣告着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监控抓拍将不限制于固定的地点,灵巧的移动抓拍方式填补了传统监控设备的盲区,消除居民“侥幸心理”,对道路交通违法起到一定震慑作用。试点以来,“空中交警”执勤区域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下降23.5%。
“事实上,‘空中交警’的加入并不是为了处罚,更多是起到柔性提醒的作用。”吴江区交警大队指挥中心民警李鹏鹏介绍,在路面执法过程中,交通指挥中心更多的是运用警用无人机的机载扩音设备,在人行横道上空开展“空中喊话”,提醒车辆主动礼让行人、规范驾驶,在传递文明出行温度的同时,展现智慧交管的时代效能。这种“云端守护”与“地面响应”的协同机制,不仅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新思路,更以科技力量托举起群众出行的安全感与幸福感。高效为平安守护争分夺秒
不仅应用于日常交通执法,在活动安保中,吴江“空中交警”也频频显身手。大型活动开始前或散场时,周边道路车流量大,交通管控压力大,警用无人机就成为交警的空中“好帮手”。今年元宵节,在苏州湾无人机秀交通安保活动中,吴江“智鹰战队”成员携警用无人机装备,现场起飞十余架次,对活动现场周边道路进行持续巡航,巡逻过程中,视频画面、监控数据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大厅的屏幕上,为指挥中心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实景依据,帮助指挥员根据车流实时动态进行预警和反应处置,同时,交警还可通过低空对话进行远程交通疏导。
“在车流量大的时段、拥堵路面、狭窄地形,相较于地面警力,‘空中交警’的出警效率更加突出。”李鹏鹏介绍,例如苏州湾大桥早晚高峰时期,如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拥堵,地面交警从中队出发抵达事故地大约需要10分钟,但若是交给“空中交警”,从方舱起飞到抵达现场则只需要1分钟。
高效的出警也为平安守护争分夺秒。“如我们接到求助,有病人需要紧急护送,‘空中交警’便可先于铁骑探路,对所行路线车流动态进行研判,便于我们动态控制车流,形成更高效的警医联动,为生命抢救争取宝贵时间。同样,在警校联动中,我们亦可打造‘空中交警’护学岗,为校园交通安全保驾护航。”李鹏鹏说。
智航应用场景的无限延伸
在警用无人机飞控中心,只需在操控界面设置好飞行高度及路线,即可实现无人机“一键起飞”“智能巡航”。巡航过程中,无人机自动巡航抓拍,飞控中心便可实时收到巡航画面、抓拍数据……这样简单、智能的操作,为警用无人机飞手人才梯度培养、大范围应用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今年年初,吴江“空中交警”新增6位“警员”,他们与指挥中心10余名飞手共同组成核心的“智鹰战队”,除此之外,各个派出所也有诸多飞手陆续加入“智鹰战队”中来。“年初,吴江交警便在大市范围内率先提出无人机警务管理模式,并积极探索无人机在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中的实际应用……如今,警用无人机在交通事故处理、违法抓拍、路况监测、活动安保中均得到了广泛高效的应用。”李鹏鹏说,当前,在警用无人机应用方面,吴江交警亦在开展更多场景的探索,如利用红外夜视功能辅助夜间执法、在重点路段安装方舱以此提高无人机续航等。
2025年,吴江交警依托警航装备建设、实战体系搭建、数字警务融合三方面创新应用,将继续探索形成具有吴江交通管理特色的“无人机+警务应用+大数据”警航作战模式,为吴江城镇交通管理赋能“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