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交叉执行化解十年纠纷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6月10日A02
日期:06-10
本报讯(记者 陈坚 通讯员 张凯杰 高梅)近日,南通市海门区法院执行局执行完毕一起历时多年、矛盾尖锐、阻力较大的上级法院指令交叉执行的案件。该案因双方当事人矛盾较深,自2015年诉讼至执行阶段,矛盾持续近十年,双方对抗情绪激烈。
陆某等三人与陶某等合伙协议纠纷一案,涉案标的本金近1600万元,审理阶段经历一审、二审、再审审查程序。执行中,审理阶段的实体争议延伸至执行阶段,矛盾点繁多,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主张对被查封财产有所有权,一审法院因被查封的财产正在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中难以继续推进执行程序,陷入执行“僵局”。为实现案件有效突破与矛盾实质性化解,经一审法院报请,上级法院指令该案交叉至海门法院执行。
指令执行后,海门法院集中精干力量,快速进行阅卷,梳理执行难点。经查,案外人顾某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二审被判决驳回,承办人对被执行人名下已被查封的不动产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租赁情况等后,立即启动了带租拍卖程序。被执行人对拍卖不服多次请求暂缓执行,承办人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持续对被执行人施加压力,促使其履行义务。执行中,承租人又加入程序对抗,提出评估报告没有将装修加入评估,拍卖行为损害了其合法权益,执行恐将再次陷入“僵局”。申请执行人不服中止拍卖裁定,多次通过申请执行监督等各种途径请求继续执行。程序上,承办人对执行异议快速移送审查,驳回异议后立即恢复执行,一方面向被执行人释明带租拍卖可能影响经营稳定、资产价值贬损、产生大额税费成本等,另一方面向申请执行人释明可能产生的时间成本、流拍等因素,为该案转为和解提供理论支撑。承办人以“强制执行”为后盾,引导双方认识执行风险,利用再审申请被驳回等关键节点,明理释法,最终使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十年纠纷被化解,执行阻力终被打通,被执行人一次性履行1500万元,该案执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