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吴劲松
本报记者 尤莉
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不惜献出了自己的鲜血——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第1908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竞技场上,他是名副其实的“极限勇士”;在工作中,他被誉为“热血卫士”。他就是兴化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武装巡逻中队副中队长刘建海。
刘建海参加公安工作9年来,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6次嘉奖,获评全省“极限勇士”称号、泰州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最美职工等。
对自己狠,“极限勇士”为国争光
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特战班长,刘建海用了三年时间;从特警队员成长为一名“极限勇士”,他花了两年时间。为了属于军人和特警队员的“专属荣耀”,刘建海对自己真“狠”。
刘建海说,在部队练兵为的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公安队伍练兵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为的就是迎接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实战。
2016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后的刘建海特招加入公安队伍。工作之余,他把时间都花在了训练场上。为了训练力量和耐力,在烈日下,硕大的轮胎,他一盘就是半天;为了提高射击的精度和稳定性,别人在枪口上挂的是两块砖,他加到四块,一练就是三小时;为了增加训练难度,他经常选择恶劣天气折磨自己,提高适应能力。
为了检验自己的训练水平,每逢国家、省市组织的特警比武竞赛,他都积极备战,踊跃参加。
2020年,为备战全省特警大比武,他在五天四夜的极限训练中,高负荷、高强度地完成了综合体能、实战技能、队组战术、智力智能、心理行为、实战对抗、野外生存等7大类39个科目43项比武内容,最终获得了全省“极限勇士”称号;2019年,在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上,面对高手如林的世界各国选手,他勇夺男子组66公斤级卧推季军,为中国警察赢得了荣誉,世界警察同行刮目相看,纷纷向他伸出大拇指。
对工作拼,“特警尖兵”战无不胜
“警察,不许动!”飞身跃起一个正蹬破门,冲上前左手折手腕,右膝前顶,右臂锁喉,徒手抓捕动作一气呵成。这不是演习,更不是影视剧画面,而是刘建海参加的一次抓捕行动。
2021年11月,一名男子在网上散布一段玩弄枪支的视频,试图制造社会恐慌。查找该男子和查缉枪支,是消除恐慌和回应社会关切的当务之急。刘建海作为主力成员加入了行动组。
经过深入研判,侦查人员迅速锁定了该男子。考虑到涉枪案件的危险性,刘建海提出“突击控制”的抓捕方案。他们悄无声息地将相关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后,随即实施了抓捕。最终,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获,视频中涉及的高仿真枪支等危险物品被悉数起获,及时消除了一大安全稳定隐患。
“有警处警,无警巡逻”是武装巡逻的常态化工作。今年4月12日凌晨,刘建海和同事对连续发生盗窃案件的辖区昭阳街道张阳小区展开了针对性巡逻伏击。当发现三名可疑人员围绕路边车辆做出试探性拉车门的动作后,他带领队员果断出击,当场从三人的电动车坐垫下面起获了撬棍、老虎钳等作案工具。
“你们靠后,让我上!”在排除废弃炮弹的处置现场,刘建海在28场生死考验面前一次次有惊无险,顺利完成了任务,确保了万无一失。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刘建海先后圆满完成各类重大安保任务220多次,其中,国家级重大活动安检搜排爆工作6次,参与抓捕命案逃犯、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等130多名。
对群众爱,“热血卫士”名不虚传
工作中,刘建海把随时随地帮助群众称之为“举手之劳”。然而,在群众眼里,他的一次次“举手之劳”确似雪中送炭。9年来,刘建海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累计帮助群众150余人次。
工作状态下的刘建海,是名副其实的“钢铁硬汉”。但是,对待群众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的柔软。他参加工作至今,每年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一年一次,一次都没有落下。
2020年,多次无偿献血后,刘建海得知,全国血液病患者移植需求量大,但中华骨髓库里的志愿者却很有限。于是,帮助挽救他人生命的爱心使然,他果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24年10月,刘建海加入中华骨髓库后的第四年,他终于迎来了“用武之地”。他接到兴化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一名白血病患者与自己配型成功,对此刚刚初为人父的刘建海激动不已,他当即答应了红十字会的请求。
“造血干细胞匹配率仅为十万分之一,我真幸运。”为了确保成功捐献,刘建海按照医务人员的建议,制定了科学的锻炼计划,小心翼翼地严格遵守每一个注意事项。
2024年12月17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终于在焦急的等待中迎来了新生。而刘建海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也顺利闯过了一道道“关卡”。在历经6个多小时的采集后,他捐献的288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流进了患者体内。手术成功,患者恢复良好。至此,刘建海成为泰州公安第4例、全省第1515例、全国第19083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