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间,哼着山歌的船娘摇橹穿梭,偶尔惊起一群白鹭,为这静谧江南平添几分灵动。近年来,常熟沙家浜风景区衍生出了红色教育游、绿色生态游、金色美食游、影视文化游等旅游产品,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常熟公安开启“警景相融”模式,通过部门联动、科技赋能、警民共治,助力擦亮红色旅游名片。
部门联动精准施策
解锁景区平安码
花海音乐会、“横泾不夜天·BANG里潮有戏”夜游活动……五一假期,各式特色节目在景区轮番上演,吸引了全国近6.5万名游客前来打卡。
“为了有效应对客流高峰,营造安全旅游环境,我们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联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细化职责清单,依托线下景区警务室、线上即时联络群,紧密互通信息,无缝对接守护。”常熟市公安局沙家浜派出所所长何斌介绍道。
“游客在哪里,警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常熟公安启动“一点一策”精细化保障机制,在科学设置必到点、必巡线的同时,根据活动时段、客流量等要素,在景区入口、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横泾老街等7个部位设置了警务服务点,及时响应群众需求。
同时,常熟公安统筹专业警种组成机关合成行动队,根据客流动态实现警力梯级增援、吹哨联动响应。各警种部门民警结合自身岗位优势,高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防范宣传等工作,助力拧紧景区“安全阀”。五一假期,常熟公安共靠前帮助游客解决困难20余起。
科技赋能无感守护
织密智慧防护网
“请您与水面保持安全距离,请勿下水嬉戏,请家长照看好儿童,感谢配合。”5月1日下午,在景区内一小游乐场旁,有孩童靠近水边玩耍。景区警务室民警余可文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这一情况后,即刻进行空中喊话,提醒家长及时将孩子带离。
沙家浜风景区是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内水域面积涵盖近10平方公里。如何在有限的警力条件下做到安全守护无死角?常熟公安向算力要战力,搭建智慧旅游警务体系。“我们无人机战队围绕景区及周边划定了5条巡航路线,巡查画面被实时传输至警务室和派出所的指挥大屏上,助力民警识别安全隐患。搭载喊话、照明、抛投等装备,快速策应现场救援等警情处置需求,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常熟市公安局“乘风”警航工作室负责人介绍道。
常熟公安加强“警景”协作,通过共建共享智慧导游平台、视频监控等资源,建立信息整合与智能分析的数字驾驶舱。依托智慧调度平台,对景区周边警力、装备资源等分布情况上图管理,实现资源“一键指挥、扁平调度”。
在景区,通过交通诱导屏、智慧停车小程序等远端发送信息,更新显示景区附近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及停车场车位剩余情况,便于游客及时调整出行方式;在近端,游客们可以根据智慧导游平台,精准掌握景区内、热门参观场馆的实时内部人流,选择错峰出行,并为民警防范风险提供精准依据。
5月2日,在横泾老街附近发生一起走失警情。通过无人机云端助力,不到8分钟,路面警力便根据空地一体的支撑指引找到了因贪玩而走失的儿童。
“春来护景”共建共治
绘就和谐好景色
5月3日,在春来码头附近,两名游客因为排队问题发生纠纷。景区工作人员、“春来护景”志愿服务队队员李彦婷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上前劝阻,并通过警民共治联络平台反映情况。不到1分钟,附近执勤警力便赶到现场,在初步劝解无果的情况下,将双方邀请到设置在一旁“春来茶馆”内的临时矛盾纠纷调解点。两杯热茶下去,在民警和志愿者的共同劝解下,不到15分钟,一场纠纷消弭在萌芽状态。
既要守护旅途安心无虞,也要保障舒心畅意。为了让每一位游客都能高兴而来、尽兴而归,沙家浜派出所发动景区工作人员、附近商家、驻所律师等10余名力量,加入到派出所的“春来护景”护游志愿服务队中。
针对客流高峰期容易发生的小纠纷、小摩擦,通过扩大平安护游联盟,提升了纠纷苗头感知速度和广度。同时,积极前移矛盾化解端口,在“春来茶馆”、热心商家店铺等部位,搭建起5个矛盾纠纷临时调解点。配合警务室、派出所、乡镇综合治理中心等调解阵地,形成“小纠纷当场调、普通纠纷临时点调、疑难纠纷换位调”的分级分类涉旅纠纷调解框架。假期内,景区内的涉旅纠纷调解率高达100%。
沙家浜派出所还积极发动景区内文艺表演工作者、周边热心村民等加入到服务队中,通过流动平安摊点、反诈评弹等形式,开展反诈、防火、防盗等安全宣防。
“旅游环境好了,景区金招牌愈发亮了,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更有成就感了。”李彦婷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