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外的温情调解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5月27日A05
日期:05-27
本报通讯员 李燕汝 兰嘉敏
本报记者 翟敏
“你可算醒了。感觉还好吗?”镇江市京口区法院行政(少年)审判庭庭长潘晓燕紧握小丽(化名)的手,关切地询问道。
“这是哪里?”刚睁开眼的小丽才得知自己躺在医院急诊室的病床上,她又抽泣起来。潘晓燕轻声安慰:“别害怕,情况已经稳定了,我们也会在这里陪着你。”
时间回溯到5月21日9时30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准时开庭。小丽是该起案件的原告,开庭刚十分钟她就突然晕倒,失去了意识,承办法官潘晓燕迅速反应,宣布休庭后随即拨通120急救电话,说明现场情况和患者症状,同时向分管院长汇报,联系了法警队派员支持。等待救护车的二十分钟内,潘晓燕蹲在小丽身边,不断地轻声呼唤、安抚情绪,使其保持呼吸顺畅。待小丽苏醒能够讲话后,潘晓燕伏在小丽身前,耐心询问病史,得知小丽患有低血糖且心脏不好,赶忙联系工作人员找来白糖水,小心地喂服至其口中。
在联系陪同家属的时候,缓过神来的小丽情绪激动起来,她坚决不肯去医院,哭嚷着“不打(电话)、不打(电话)”,后又暂时昏睡。潘晓燕决定带着法警和被告一起护送小丽到医院就诊。急诊室里,潘晓燕跑前跑后协助办理检查手续并先行垫付了相关医疗费用,直到医生确定小丽脱离危险。
小丽住在外地,是赶早过来开庭的,考虑到小丽的身体状况不适宜再奔波往返法院,潘晓燕当机立断,待小丽身体适当恢复后在医院现场组织调解。被告看着潘晓燕这一路上的细心举动,也表示会配合法院工作。
就这样,在急诊室外的走廊上,潘晓燕就地摆开“临时调解室”。
被告是小丽的妯娌,向小丽借款3万元,到期后被告因公司经营不善只归还了9000元。小丽文化程度不高,以打零工为生,希望被告能一次性偿还剩余借款。潘晓燕先交代了各自的法律义务,又背靠背分析了各自的现实难处,希望双方互相理解,以较低的诉讼成本了结此事,为后续长远关系奠定一个相处基础。
面对小丽尚未完全恢复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潘晓燕一直以老大姐的身份,稳定双方的情绪,居中提出合理方案,避免对小丽造成进一步的刺激。在她暖心话语的安抚下,双方换位思考,逐渐接受了潘晓燕提出的还款方案,被告经多方筹措资金,最终当场给付原告3000元,并承诺后期一定如约还款。
调解协议签字时,小丽握着潘晓燕的手连声道谢。该案开庭前就经历了两轮线上调解,小丽因为自身的成长经历很难信任别人,到镇江开庭经历的这半天法院、医院经历,她目睹了法院干警的工作作风,满怀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