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蒋林晏 黄静 本报记者 张旭
“原以为要打持久战,没想到在综治中心只用了2小时就解决了!”前不久,扬州市邗江区居民朱先生与另一方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走进邗江区综治中心,在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如今,遇到婚姻家庭、债务、劳资、物业等纠纷,直接到综治中心“找个说法”,越来越成为邗江老百姓的共识。
2024年上半年,邗江区委政法委依托区、镇两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整合司法行政、公安、法院、检察、信访、妇联等力量,建成区镇村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实现群众解纷“最多跑一地”的服务目标,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决策部署,邗江区委政法委在既有“一站式”平台建设成果基础上,以“五有”标准(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为引领,高标准推进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该中心已成为提升区域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打造群众诉求“终点站”,从“多头跑”到“一站结”
邗江区综治中心坐落于邗江区政府东北角,一楼服务大厅设置16个接待窗口,为群众提供接访、调解、诉讼、公共法律等“一站式”服务。“群众无论反映什么问题,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工作人员准确区分事项类型,分类导入办理程序。”窗口负责人表示,中心设置引导台,推行“首接人员终身责任制”,要求第一个接待群众的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案件,督办事项落实。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完善机制、规范流程,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切实发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和防控社会治安风险的职能作用,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衔接、高效融合。
去年9月,区法院立案庭正式进驻,起初,来诉讼服务窗口立案的群众占到全天来访群众的一半以上,区综治中心根据工作实际,探索形成诉前先行调解机制,对于事实认定清楚、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案件,利用立案等待时间,依托进驻的司法行政单位、人民调解组织等迅速开展调解工作,既节约司法资源,又提升解纷效率。
前段时间,一位情绪激动的女士来到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窗口起诉,这位袁女士曾在私营药店打工,后药店经营不善倒闭,可工资却迟迟不结清。“药店拖欠我8000多元的工资,这笔钱对我们全家很重要。”多次沟通无果,袁女士这才决定通过起诉药店经营者讨回自己的工资。法院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认为该纠纷事实清楚,可以先行进行调解。征得袁女士同意后,有着多年法院陪审员工作经验的调解员鲍纪姝迅速介入,和药店经营者进行沟通。起初,经营者以手头拮据为由拒付工资。鲍纪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确告知其法律有明文规定。“若工人坚持起诉,事情就麻烦了,不如通过协商解决。”在鲍纪姝的耐心调解下,药店经营者同意分期付款偿还工资。今年春节前,袁女士如愿拿到了所有工资款。
“我们不是单打独斗,不仅有各单位派驻的工作人员,还有专业调解组织、特色工作室、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坐诊。”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按照省法学会“双进工程”要求,区综治中心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进驻中心,专家采取定期坐诊、适时巡诊和不定期约诊等方式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积案化解,在法治轨道上优化解纷服务“供给侧”。近期,“邗宁调解”工作室也正式挂牌成立,进驻中心办公,12名政法系统退休的银龄调解员充分发挥自己在政法战线的多年工作经验,为群众提供多元解纷服务。中心还建立“网格+信访+热线+诉讼”联动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信息互联互通,推动每个矛盾纠纷都按照法治化路线图实现实质化解。
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
物理空间的打造,让矛盾纠纷调解各部门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的转变,而工作机制的创新,则为风险防控织就了一张全天候、立体化的“安全网”,让各部门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的转变。
为切实维护全区安全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邗江区不断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建强治安防控“指挥所”。强化平台集成,整合网格化治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数字化城管等信息系统,打造集指挥调度、分析研判、民意收集等功能为一体的指挥平台。强化信息融合,以“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定期汇集重点群体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落实分类服务管理。强化治安联防,依托市域社会治理平台,实时巡查辖区重点部位,及时预警风险隐患,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
对于村(社区)内难以解决的复杂矛盾,由区综治中心召集司法、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席会议,集中智慧和资源,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确保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记者在邗江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室看到,扬州市社会治理大平台区级平台的数据实时跳动,网格巡查、12345热线等多个诉求渠道上报的各类问题排查清单一目了然。“线上收到信息,线下我们统一派单分流、分析研判、督查督办、提级管理、回访反馈,一季度处理群众热线工单达2.4万余条,仅窗口接待群众日均达60人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聚焦服务民生“零距离”,从“粗线条”到“绣花功”
平安建设、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唯有在创新机制中激发治理效能,方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据悉,邗江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职能与综治中心一体建设,镇级社会治理办公室进驻综治中心合署办公、协同作战,区镇村三级联动、信息共享、分类处办,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基层治理服务模式。完善网格服务管理事项,组织网格员立足社会治理工作需要,持续做好基础信息采集、风险隐患摸排、公共政策宣传等工作,健全“网格发现+中心调度+部门处置”工作机制,织密织牢网格化精细化治理网络。依托信息平台,实时监测“一标三实”、重点关注人群等信息,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支撑。
汤羹尧是邗江区杨寿镇东兴村第一网格的网格员。平时,他把走访村民当作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每到一户人家,他都详细了解家庭人口、就业状况、收入来源等情况。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哪怕是再小的琐事,他都会一一登记。通过一次次深入细致的走访,汤羹尧面访交流了数百人次,修改完善信息上百处,将网格内103户村民的信息摸得清清楚楚,为后续精准服务村民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矛盾纠纷形式日益多样化,诉求表达方式也更加复杂。为进一步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邗江区以多元解纷机制为引领,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全面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帮代办”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整合网格变多网为一网,通过精细化服务构建起“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通过信息化支撑提升了治理现代化水平。遍布基层的网格员和微网格员,让矛盾纠纷由“坐等上门”逐步转变为“主动发现”,由“被动处置”逐步转变为“主动化解”,共同演绎着邗江和谐稳定发展的精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