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创新火种 激活发展动能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5月12日A02
日期:05-12
(上接1版)
精耕细作
锻造乡村振兴“金钥匙”
“该案审理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68家会员单位合法权益,为射阳稻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司法保护,成为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射阳大米协会副会长张开明点赞道。
“射阳大米”是全国大米行业中首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一起涉及“射阳大米”的侵害商标权案件中,射阳法院探索适用“以销代赔”模式,即侵权商户通过销售正品射阳大米抵扣赔偿款的方式,妥善处理了矛盾纠纷,既实现权利人损失填补,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达到了双赢效果。
持续提升“盐之有味”品牌效应。盐城法院依法规范商标注册使用,严厉打击傍品牌、搭便车等行为,不断提高侵害地理标志权利的违法成本,助力东台西瓜、响水西蓝花、阜宁大糕等“盐”字号品牌做优做强。盐城中院探索地理标志司法保护、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调研成果获盐城市法学会一等奖。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品种,怎样维护品牌权益?”“对核心育种技术、成果要第一时间申请专利。”3月初,在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到来之际,盐都法院义丰人民法庭、大冈人民法庭走进当地草莓园,开展“莓园嘉会 法韵茶香”主题茶话会,将“法治春风”吹进飘着果香的种植大棚。
这一幕也是全市39个人民法庭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日常写照。近年来,盐城法院持续强化涉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通过打造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巡回法庭、发送司法建议、开展知产讲堂等方式,助力传统农业向新农业转型发展。
凝聚合力
绘就知产保护“同心圆”
“既帮企业维权,又为企业解难,这样的调解有力度更有温度!”在一起技术服务案件中,大丰法院通过调解,帮助某汽车试验公司追回技术服务费430万余元,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彰显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助力企业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做优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盐城中院与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多元解纷“盐城模式”建设,共同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和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促进案结事了人和。2024年以来,盐城法院共调解知识产权纠纷404件,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38天,企业维权成本降低17%。
多元解纷路上,“朋友圈”越拓越宽。盐城中院与盐城仲裁委共同打造“调解+诉讼+仲裁”特色工作品牌,形成“1+1+1>3”的倍增效应,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联合市文化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开展版权纠纷行政调解及版权普法活动,实现KTV版权侵权顽疾有效化解;在阿特斯电力、中车机电等50余家企业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力量不断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