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监狱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以攻心治本为内核,构建科学多元、形式新颖、讲求实效的矫治项目品牌,如同一枚枚特殊的音符,为社会平安法治谱写出最具温度的共鸣乐章。那些弘扬正能量的编钟低音、校准行为坐标的定音鼓点、修复情感连接的弦乐和声、重建社会认同的管乐华彩……共同构成教育改造的复调体系——每个矫治项目品牌都精准锚定“重塑新人”的总谱,努力让迷途者在和而不同的改造协奏中校准回归轨迹,最终汇入新生交响。
    
    低音稳 文化教育启智明心 他们这样立德树人
    
    
    
    句容监狱“云雁连心”视频云帮教
    用亲情感召新生,以“云+”作为纽带,重点解决长期分离导致罪犯情感表达能力退化、亲情支撑弱化、改造信心不足等问题。通过“视频寄语+留言转递+问题思考”的方式实现高墙内外教育互动。现已征集亲属视频寄语176条,引导亲属留言互动、参与交流200余次,组织罪犯分享感悟75场次,开展“云讲堂”8期。
    
    徐州监狱张恒进工作室
    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由监狱民警张恒进带头成立,致力于“尚善文化”探索实践,建立监狱传统文化教育“孝、恕、仁”三字道德体系,引导罪犯在“知善恶、学本领、懂感恩”中完成蜕变。工作室研发完成国内首个面向监管场所的共享服务平台——“思想矫正视频教学资源库”,获评“徐州市政法工作创新奖”。
    
    新康监狱阳光启明工作室
    与金坛书画院联合打造,聚焦传染病罪犯普遍存在的心理封闭、改造动力缺失等问题,创新构建“艺术矫治+技能培训+心理干预”社会帮教体系,实现罪犯改造从“被动改造”向“主动自新”的转变。在工作室的努力下,罪犯SCL-90量表抑郁因子分值大幅下降,监狱近半年来传染病罪犯违规违纪率显著降低。
    定音准 心理矫治祛疴扶正 他们这样固本培元
    
    
    
    宜兴监狱陈相俊工作室
    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创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师监狱民警陈相俊带头组建,主要针对新入监罪犯开展危险性评估、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成立16年来,累计评估罪犯2万余人次,提前介入罪犯心理干预近800人,为司法部《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编写和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开发提供实例支撑。
    
    未成年犯管教所(镇江女子监狱)“海星”心理工作室
    以打造罪犯认罪悔罪和家庭关系调适矫正项目为抓手,突出女性罪犯生命教育、叙事绘画治疗,未成年罪犯自控能力训练和心理归正教育。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苏培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建立所校共建机制,设立“聆心问诊日”。今年以来,已对196人次进行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开展团体辅导29期。
    浦口监狱罪犯12356心理援助热线
    实现罪犯心理援助热线社会化运行,由南京江北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等多家社会组织联动监狱共同参与。聚焦罪犯在改造中情绪低落不愿倾诉、心理郁结难以消化、改造前景缺乏方向等问题,用心用情倾听化解,跟踪实施干预,引导罪犯实现认知与心态的良性调适。自开通以来,引导化解矛盾5起,缓解情绪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20例。
    
    高淳监狱唐述超心理工作室
    由民警唐述超等7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监狱民警共同组成,创新研发“罪犯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建立罪犯心理动态“评估—干预—追踪”工作机制。通过持续心理监测、行为矫治及改造建议输出,有效提升罪犯心理稳定性,为监管安全提供科学支撑。自成立以来,累计开展个体心理咨询辅导200余人次,并对高风险罪犯逐一落实精准危机干预。
    
    南通女子监狱“小桔灯”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秉承“尊重关爱、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致力于改善罪犯心理状况,用教育之力驱走罪犯内心的黑暗,累计举办90余场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300余次心理沙龙,开展亲情关系修复、提升心理复原力、提升自我接受水平等多项矫正项目,助力2000余名罪犯解决心理问题。
    和弦亮 矛盾调处疏淤化结 他们这样通经活络
    
    
    
    江宁监狱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
    集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心理疏导等功能为一体的实体化平台,以“调防结合,以防为主”为原则,全方位运行警调、检调、诉调、访调、社调等“五调联动”协作机制,实行矛盾化解全链条闭环管理,着力将罪犯矛盾纠纷吸附、化解在监内。
    
    洪泽湖监狱“民警说事”矛盾调解工作室
    以监区为主阵地,整合驻监检察官、心理咨询师、法律援助律师等社会力量,通过阳光对话解心结、多元共治破难题,推动矛盾化解从“被动接招”向“主动破题”转型。目前已形成“四类矛盾分类调处+三色预警”的双轨评估机制,助力矛盾收集、初步调解、快速反馈等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金陵监狱支队长联合调处工作室
    由监狱职能科室支队长联合组建,重点化解罪犯人际矛盾、心理冲突及申诉要求,遵循“法理为基、教育为本、关怀为桥”,采用矛盾分级评估、定制调解方案、跟踪回访机制,动态排查罪犯矛盾纠纷,对矛盾实行“销号”管理,做到化解一案、教育一群。
    
    苏州监狱“老崔来哉”工作室
    以心理咨询业务能手民警崔玉臣为带头人,联动多重矛盾调处力量,构建“全链条”多元解纷体系,创新设置“角色互换”“一吐为快”“小事不小”等环节,采用“了解、缓解、化解、调解”四解工作法,帮助罪犯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先后化解一般矛盾28起,处置突发矛盾5起,缓解情绪异常问题18例。
    协奏美 高墙园丁匠心育苗 他们这样培土修枝
    
    
    
    南京监狱青年民警讲师团
    由30余名青年民警组成,综合运用融媒体技术,组织开展系列教育讲座,曾获“江苏省职工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提名奖”等荣誉,1名青年民警讲师受聘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法治辅导员”,8名青年民警受聘担任地方司法局政治辅导员。年均开展交叉授课百余场次,11篇教案在省局专项评比中获奖。
    
    常州监狱女子分监狱“木兰警花”讲师团
    根据“民警擅长+罪犯期待+改造需要”三项选题标准,创新打造一系列符合女性罪犯改造需求的课程,分为思政、法律、心理、文体等类别,每周开展交叉授课,采用“短视频引入+课堂评述互动”等方式,着力启发、引导女性罪犯认罪悔罪赎罪。
    
    通州监狱“启新”讲师团
    针对新入监罪犯普遍存在的身份意识淡薄、规矩意识不强、思想包袱较重等问题,优选监管、改造、刑罚等业务科室科长组建“启新讲师团”,充分发挥科室带头人的业务优势,在监规纪律、行为养成、刑罚执行、心理健康等方面对每一批新入监罪犯进行专题授课,助力罪犯入监教育“第一关”取得实效。
    余音长 重塑新生筑牢根基 他们这样铺路架桥
    
    
    
    南京女子监狱“三字诀”入监教育
    围绕“严、细、实”三字,扎实开展新犯入监教育考核:严格考核流程,设置三大类五科目考核内容;细分考核重点,强化队列训练、行为规范、生活现场规范及文明礼貌养成;落实考核分流,结合新犯入监教育考核成绩、综合心理测试、危险性评估、身体情况等科学制定分流计划,确保新犯走稳改造“第一步”。
    
    龙潭监狱《明天,我要回家》教育课程
    组织即将刑满罪犯走上讲台,回顾服刑改造历程,分享个人收获与感悟,展望新生规划,以服刑身份的“我”视角开展出监教育,引导临释罪犯吸取教训,达到“身份相同、感受略同、情感认同”的教育效果。
    
    溧阳监狱“植新”计划
    聚焦罪犯职业技能教育,与属地人社部门、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推进,围绕学习周期短、市场需求大等标准,开设中西面点师、老年护理工、蔬菜种植、电工等6类课程;邀请派出所、银行、司法所等来监开展社会化情景模拟,印制《刑释人员办事指南》,先后开设职业技能培训30余期,开展就业推介和社会适应性训练11场次,助力800余名罪犯顺利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