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依婷,一位青春洋溢、眼神坚毅的“95后”姑娘,毕业于江苏警官学院,2024年初春,带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向往,踏入江阴市三房巷派出所,成为一名见习警员。
初入警营:
幻想与现实的碰撞
当胡依婷第一次穿上梦寐以求的藏蓝色警服,指尖轻轻抚过胸前崭新的警号时,脑海中满是电影里警匪对峙、英勇破案的热血画面。这个年轻女孩暗自发誓,要在这片热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英雄篇章。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她一记“温柔的耳光”。入职当天,所长分配给她的第一项任务,竟是调解王大爷家的“八哥”引发的邻里纠纷。原来王大爷养的那只聪明的八哥,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开始“背诵唐诗”,清脆的叫声扰得楼上住户夜不能寐。当胡依婷敲开王大爷家门时,老人正心疼地抚摸着笼子里的鸟儿:“这可是我的宝贝,跟着我学了半年才会背诗呢!”面对双方各执一词的争论,胡依婷耐心劝说了整整两个小时,最终王大爷同意调整八哥的作息时间,这场特殊的“诗朗诵风波”才得以平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类似的琐碎事务接踵而至:因为宠物犬在楼道大小便引发的争吵、帮助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寻找回家的路、调解商铺占道经营引发的矛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占据了胡依婷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她常常在日记本上写道:“难道基层民警的工作就是处理这些家长里短?我的‘英雄梦’何时才能实现?”
一次调解:
在琐碎中读懂责任
2024年深秋的一个下午,邵大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胡依婷对基层警务工作的认知。那天,邵大姐神色慌张地冲进值班室,手里紧紧攥着一沓皱巴巴的银行流水单,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胡警官,求你帮帮我!”邵大姐哽咽着说,作为单亲母亲,她独自抚养着未成年的女儿小君,为了方便女儿日常开销,便将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在小君的微信上。然而当她急需用钱给老家生病的母亲看病时,却发现卡内的2万多元积蓄几乎被全部用于游戏充值。
胡依婷接过流水单,密密麻麻的游戏充值记录刺痛了她的眼睛。她深知,这2万多元对一个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单亲家庭意味着什么。“邵大姐,您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帮您把钱追回来!”胡依婷的语气坚定而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里,胡依婷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退款之路。她仔细研究各个游戏平台的退款政策,逐条对照需要准备的证明材料。为了证明充值行为是未成年人所为,她多次往返于小君就读的学校、社区居委会,收集相关证明。面对游戏平台客服机械的回应和繁琐的审核流程,胡依婷始终保持耐心,一次次补充材料,一遍遍沟通解释。
在第七次与客服沟通时,胡依婷特意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时间轴,标注出每一笔充值的具体时间,结合小君的在校作息时间,证明这些充值行为均发生在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这份严谨的材料终于打动了平台方,同意退还7000余元。当退款到账的那一刻,邵大姐紧紧抱住胡依婷泣不成声:“依婷,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暖心守护:
从调解员到引路人
钱款的追回只是开始,胡依婷明白,要真正帮助小君,必须引导她走出虚拟世界的沉迷。由于小君假期结束后回到了老家,胡依婷便通过视频连线和微信与她保持联系。起初,小君对这个“警察姐姐”充满戒备,回答问题总是简短而敷衍。
胡依婷没有气馁,她从分享自己的警校生活开始,讲述那些训练场上的汗水与欢笑,讲述第一次穿上警服的激动心情。渐渐地,小君开始打开心扉,向她倾诉学习上的压力、与同学的矛盾。胡依婷就像一个知心姐姐,耐心倾听,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给予小君鼓励和建议。
为了帮助小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胡依婷推荐她阅读书籍、学习绘画。每当小君完成一幅画作,都会第一时间拍照发给胡依婷看。看着手机屏幕上逐渐变得开朗自信的小君,胡依婷感到无比欣慰。
2025年春节前夕,胡依婷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一面写有“切实为民办实事,心系群众一家亲”的锦旗,还有小君亲手绘制的一幅画:画面上,穿着警服的胡依婷牵着小君的手,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温暖而明亮。画的背面,小君用稚嫩的笔迹写道:“谢谢你姐姐,你是照亮我生命的一道光。”
如今,胡依婷在基层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一年。那些曾经让她感到困惑的琐碎日常,如今却成了她最珍视的财富。她说:“以前总觉得只有破大案才能当英雄,现在才明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个群众的诉求放在心上,就是最真实的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