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观测点辐射提升公民法治素养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5月07日A04
日期:05-07
本报讯(记者 郑弋 通讯员徐丹琪)自首批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建立以来,无锡市锡山区司法局积极构建“一镇街一品牌”的观测点特色品牌,努力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多元观察和多元提升“双轨并行”,切实打造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的“锡山样板”。
以“仁”为本,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该局在东港镇试点,依托东湖塘新湖苑睦邻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法治素养学堂“串点成线”,兼具法治沙龙、法治研学站点等多个功能,将法治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地可感的法治宣传阵地,引导辖区居民培树系统的法治观念。倾力打造“同心HUI仁”品牌,积极推进“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组织法律顾问结合“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打造精品培训课程,坚持“以让促和、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思路,着力提高“法律明白人”的调解纠纷能力,协助基层村(社区)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移风易俗等项目。自“同心HUI仁”项目运营以来,规划运行“HUI仁心”微文化共融、“HUI民意”微议事共参、“HUI达人”微志愿动员、“HUI资源”微更新共治、“HUI品牌”共5大微项目,吸纳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组建志愿服务团队,项目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活动60余场次,辐射村居群众1200余人次。
以“AI”赋能,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他们在东亭街道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配置智能终端一体机,开发“AI公服小助手”,安排工作人员现场为群众演示法律咨询、获取法律文书、办理法律业务等功能的使用流程及注意细则。“AI公服小助手”降低了居民与律师、法律顾问的沟通时间及精力成本,减轻了获取法律文书、意见书的费用负担,拓宽了群众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让大家深入感受到了一站式业务办理的方便快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他们还模块化设计了法治需求收集区、法治素养提升区、法治素养观测区共三大区域,确保“一表(法治需求调查问卷)、一屏(法治宣传电子屏)、一堂(学法讲堂)、一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机)”完全配备,有效保障观测点常态化运转,群众参与度与积极性极大提高。
以“融”聚力,共绘法治宣传盛景。在羊尖镇,锡山区司法局结合无锡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法治+民俗”融合实践活动,将普法宣传融入庙会赶集、民俗文化节等民俗活动,通过法治评弹、法治灯谜、法治春联等形式,推动普法宣传“惠民心、暖人心”。他们组织法治锡剧演出走进丽安村水墩上村民议事厅的法治素养观测点,演员们身着传统戏服,将法治元素巧妙融入锡剧表演,用吴侬软语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词,让观众们在欢笑与感动中领悟到法律的智慧与力量。在“锡剧票友大家唱”环节,他们还邀请当地群众上台互动,用锡剧的形式表演讲述自己身边的法治小故事,引发台下广大观众的深切共鸣,以互动交流的形式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全面提升公民法治文化素养。